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大辞典:1949-1992第1册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第250页(585字)

黄钊等着。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版。52.1万字。分3篇30章。第一篇阐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篇阐述从西汉至唐代道家思想的演变情况。第三篇阐述从宋代至清末道家思想的延续和影响。认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山祖师,他的宇宙观、政治观、人生观,几乎规范道家思想的发展走向,但道家思想并没有在老子设置的框架里徘徊不前,而是在不离宗主根本的前提下发生许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变化。老子之后,列御寇继承和发展其清静无为之旨,成为庄子学派的直接理论来源。杨朱既主张全性保真,又看重名实之辨,其思想直启黄老学派的诞生。战国末年,庄周学派和黄老学派走向融合,形成黄老新道家。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道家或向儒家靠拢,在儒家大旗下施行道家策略并逐步走向儒道合一;或向宗教发展,以后转化为道教。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支柱,但道教学者往往同时也是道家学者。勾画出道家思想发展的历史,并贯穿着道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两大主干之一的撰写意图,论述道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功能。指出:道家的宇宙生成学说,不仅体现道家学说本身高度的理论思辩水平,而且使政治伦理型的儒家学说完成了向思辩哲学的深层转化,从而在整体上大大提高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辩水平。道家的认识论、方法论和修养论对宋明理学的确立和完成佛学中国化的转变都产生十分深刻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