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下册

蜘蛛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下册》第410页(943字)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别名:蝳蜍,网工,妩,扁蛛,圆蛛。为圆网蛛科动物大腹圆网蛛Aranea ventricoca(L.Koch)的全虫。

大多营单独生活,夜间则活跃,通常结网于树间、檐下、屋角等处,兜捕其他小虫为食,也吃其他蜘蛛。

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夏、秋间捕捉,入沸水烫死,取出,晒干或烘干。

去头足,研如膏,投入药中。味苦,性寒,有毒。

入足厥阴肝经。祛风,消肿,解毒。治狐仙偏坠,中风口;小儿慢惊、口噤、疳积;疗肿,瘰疬,疮疡,蜈蚣、蜂、蝎螫伤。《本草别录》:“主大人小儿”“疗小儿大腹丁奚三年不能行者。

”《唐新修本草》“主毒,温疟,霍乱,止呕逆。”《本草图经》:“蛇啮者涂其汁,小儿腹疳者,烧熟啖之。”内服:入丸、散。外用:焙干研末撒、捣汁涂或调敷。本品畏蔓青、雄黄。①治中风口僻:蜘蛛摩其偏急颊车上,候视正即止。

亦可向火摩之。②治瘘肿核痛,已有疮口出脓水者:蜘蛛二七枚。

烧,敷三良。

③治背疮:蜘蛛杵烂,醋和,先桃疮四畔令出血,根稍露,用药敷,干即易(以上3方出《备急千金要方》)。④治慢脾风,初起寒热如疟,面黄肌瘦,啼声如吼:蜘蛛去头足,专用肚,火焙研末,每0.6克,配朱砂0.3克,共0.9克,为周岁内一次量,一岁以上者加倍,以白芥子煎汤送服。⑤治疔毒:蜘蛛(去头),和乌糖捣烂贴患处。

和酸饭粒及食盐捣贴亦可(以上2方出《泉州本草》)。⑥治瘰疬,无问有头无头:大蜘蛛5枚。

晒干,细研,以酥调如面脂,每日两度贴之(《圣惠方》)。

⑦治颏下结核:大蜘蛛不拘多少。好酒浸过,同研烂,澄去滓,临卧时服之(《医林集要》)。⑧治走牙疳,出血作臭:蜘蛛1枚,铜绿1.5克,麝香少许。

杵匀擦之。⑨治吹奶疼痛:蜘蛛1枚。

面裹烧存性,为末。酒服。

⑩治恶疮:蜘蛛晒干,研末,入轻粉,麻油调涂(上3方出《仁斋直指方》)。⑾治聤耳出脓:蜘蛛1个,胭脂胚子1.5克,麝香0.3克。

为末。用鹅翎吹之(《本草纲目》)。⑿治便毒初起:大黑蜘蛛1枚。研烂,热酒1碗,搅服,不退再服(《寿域神方》)。

⒀治鼻息肉:蜘蛛、红糖适量。共捣烂,涂鼻息肉上(《吉林中草药》)。

⒁治蝎螫人:蜘蛛研汁,敷之(《广利方》)。⒂治卒脱肛:烧蜘蛛为灰末,敷肛(《普济方》)。

上一篇:蝇虎 下一篇:中医辞海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