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龟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233页(816字)

儿科病名。

指小儿脊骨弯曲隆起状如龟背的病证。多发于3岁以内的小儿,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尤为多见。

又名隆背或驼背。《太平圣惠方》载:“小儿龟背者,由坐而稍早,为客风吹着脊骨,风气达于髓,使背高如龟之状也。”龟背多因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肾气亏损,脊骨痿弱所致。如《幼幼集成》云:“此证盖由禀父母精髓不足,元阳亏损者多有之。”脊骨为督脉所主,肾气通于督脉,背亦为髓之通路,故肾气不足,精髓亏损,则督脉虚而脊柱软,以致脊柱弯曲,背高如龟。亦有脊柱为风寒湿之邪所侵袭,邪气壅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脊骨先于濡养,以致痿弱弯曲而成龟背者。

万全《片玉心书》说:“龟背者,坐卧伛偻,状如龟背,由客风吹背,入于骨髓,此证多成痼疾。”此外,亦可由胎孕所致,生下即见驼背者;或调护不周,骨气未全,即常令久坐,以致脊柱渐成弯曲畸形者。《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说:“小儿有龟背者,小儿在婴小时,髇骨未成,强令独坐,则背隆阜,而偶为风邪干袭与气血相搏,入骨髓壅滞不散,致背高隆起,若龟壳之状。……乃胎孕之病,不可治。

”因肾气亏损所致者临证可见发育迟缓,智力呆钝,骨骼痿弱,脊柱弯曲如龟背,并可见面色白,神疲倦怠,四肢欠温,时见汗多,舌质淡,脉细弱。治宜补益肾气,滋补精髓。可用左归丸、龟鹿二仙膏或补天大造丸等方。因风寒入背者临床可见到初发病时,有恶寒、发热、头痛、背脊肿痛。

而后病程较久则出现脊骨弯曲隆起,状如龟背,舌淡苔白,脉象浮紧或细弱。治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初病时可用枳壳防风丸,日久可加僵蚕、白芥子、乌梢、全蝎、蜈蚣等,亦可用小活络丹。另外,注意孕妇的保健、作适当的户外活动,使气血流畅;婴儿宜用母乳哺育,并注意抱于户外活动,常接触阳光;注意婴儿的饮食营养,多吃蛋黄、骨汤、肝类、类及新鲜蔬菜、水果等物,忌食辛燥、肥腻、生冷等食物;勿使婴儿过早过多的坐立或行走,并注意坐立和行走的正确姿势。

上一篇:龟板胶 下一篇:中医辞海中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