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没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257页(1759字)

中药名。

出《药性论》。别名:末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asmodendron ehrenber gianum Berg.的胶树脂。①没药树为低矮灌木或乔木,高3米。树干粗,具多数不规则尖刺状的粗枝。树皮薄,光滑,小片状剥落,淡橙棕色,后来灰色。

叶散生或丛生,单叶或3出复叶,柄短,小叶倒长卵形或倒披针形,中央一片长7~18毫米,宽4~8毫米,远较两侧一对为大,钝头,全缘或末端稍具锯齿。花小,丛生短枝上;萼杯状,宿存,上具4钝齿;花冠白色,4瓣,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直立;雄蕊8,自短杯状花盘边缘伸出,直立,不等长,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头头状。

核果卵形,尖头,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质或肉质,种子1~3枚,但仅1枚成熟,其余均萎缩。分布热带非洲或亚洲西部。②爱伦堡没药树为小形无刺乔木或灌木。3出复叶,簇生于短枝上,具长柄,光滑或具短毛,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短尖或钝圆。

花1朵或2朵于叶簇旁伸出;花梗中部有小苞片2枚。核果卵形,略压缩,一侧略隆起,短喙状,1室,果皮坚硬,黄色;种了无胚乳。分布红海两侧的海滨地区,及阿拉伯半岛从北纬22°向南至索里海滨一带。11月至翌年2月或6~7月采收。

本品多由树皮的裂缝处自然渗出;或将树皮割破,使胶树脂从伤口渗出。初呈黄白色的液体,接触空气后渐凝固成红棕色硬块。

采得后去净树皮及杂质,置干燥通风处保存。干燥的树胶脂呈不规则颗粒或粘结成团块,大小不一,一般直径约2.5厘米,有的可达10厘米,红棕色或黄棕色,表面粗糙,覆有粉尘。

质坚脆,破碎面呈不规则颗粒状,带棕色油样光泽,并伴有白色小点或线纹,薄片半透明。与水共研则成黄色乳汁液。气微弱而芳香,味苦微辛。以块大、棕红色、香气浓而杂质少者佳。

主产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阿拉伯半岛南部。以索马里产者最佳。没药:拣去杂质,打成碎块。制没药:取净没药置祸内用文火炒至表面稍见熔化点,取出放凉。

或炒至表面稍见熔化时,喷洒米醋,继续炒至外层明亮光透,取出放凉(没药每50千克,用醋3千克)。味苦,性平。

入肝经。散瘀活血,消肿定痛。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孕妇忌服。①治筋骨损伤:米粉120克(炒黄),入没药、乳香末各15克。酒调成膏,摊贴之(《御药院方》)。②治伤不透膜者:乳香、没药各一皂子大,研烂,以小便半盏,好酒半盏,同药通口服(《奇效良方》)。③治历节诸风,骨节疼痛,昼夜不可忍者:没药15克(研);胫骨90克(涂酥,炙黄色),先捣罗为散,与没药同研令细。温酒调6克,日3服(《本草图经》)。④消血块:滑石6克,没药3克,麒麟竭3克。

为末醋糊为丸(《金匮钩玄》)。

⑤治妇人内伤痛楚,血晕及脐腹刺者:没药研细,温酒调3克(《本草图经》)。没药树含树脂25%~35%,挥发油2.5%~9%,树胶约57%~65%,此外为水分及各种杂质约3%~4%。树胶水解得阿拉伯糖、半乳糖和木糖。

挥发油在空气中易树脂化,含丁香油酚(Eugenol)、间苯甲酚、枯醛、蒎烯、二戊烯、柠檬烯、桂皮醛、罕没药烯等。尚含没药酸、甲酸、乙酸及氧化酶。挥发油中所含罕没药脂酚含原儿茶酸、儿茶酚、罕没药氧化树脂。药理作用①抗微生物作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2对堇毛菌有抑制作用。

挥发油对霉菌有轻度抑制作用。②对心肌代谢的影响:近年国内研究发现原儿茶酸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并能对抗肾上腺素所增加的心肌耗氧量。

在大心肺灌流实验中,原儿茶酸在不影响或稍增加心输出量的基础上,能减轻因缺氧引起的血压急剧下降,并能明显延长心肌耗氧时间。③解热镇痛作用:对因温热刺激引起发热的家有解热作用。

桂皮醛有镇静作用,并能增加环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

丁香酚为局部镇痛药,可用于龋齿。④本品有升高白细胞,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没药树 1.果枝 2.叶 3.果实

上一篇:没石子丸 下一篇:没药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