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苦地胆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391页(1012字)

中药名。

出《生草药性备要》。别名:天芥菜、土柴胡、磨地胆。为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的全草。多年生直立草本,高30~60厘米,茎二歧分枝,单叶大部基生,匙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枝顶。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夏末采收,晒干。

干燥全草,根茎短粗,长1~2厘米,粗约0.5厘米,密被紧贴白绒毛,根生叶多皱缩,黄绿色,匙形或长圆倒披针形,疏被白色长毛,纸质稍柔。茎圆柱形,粗2~3毫米,多剪断,断面中空,茎生叶少而小。

有时茎端带有头状花序,花冠多脱落。

同属植物白花地胆草Elephantopus tomentosus L.的全草亦可作苦地胆使用。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肺、肝二经。

凉血,清热,利水,解毒。治鼻衄,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痈肿,疔疮,虫咬伤。内服:煎汤,9~15克(鲜者30~60克);或捣汁。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体虚者忌用,孕妇慎用,寒症勿用。①治鼻出血:苦地胆、肝各酌量。同煎服,连服3~4次。②治阳黄疸:苦地胆连根叶洗净,鲜者120~180克。

煮肉食,连服4、5天。

③治单腹臌胀:苦地胆60克。煎水分早晚2次服,或和赤猪肉炖服(方出《岭南草药志》)。④治尿闭:地胆草15~30克。

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⑤治脚气:苦地胆全草30~60克,豆腐60~120克。

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⑥治热淋:鲜地胆草90克,瘦猪肉120克,食盐少许。

加水同煎,去渣,分4次服用(《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⑦治扁桃体炎,咽喉炎:苦地胆6克,泡入300毫升热开水中半小时,内服,每天1剂。

亦可制成片剂含服(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地胆草含表无羁萜醇、蛇麻脂醇、豆甾醇及卅烷醇、卅二烷酸、氯化钾。又含乙酸蛇麻脂醇酯及去氧地胆草素、异去氧地胆草素。

又从其鲜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药理实验表明地胆草具抗菌作用。小腹腔注射苦地胆注射液30克生药/千克,家静脉注射7.5克生药/千克,未引起毒性反应或死亡。

家兔肌肉注射时,未发现局部肌肉充血,坏死等现象。体外溶血试验,未发现溶血现象。临床用于①治疗口腔溃疡:苦地胆干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个别服后腹部不适。

老年及小儿宜慎用。②治疗急性炎症:将苦地胆制成注射液,每2毫升含生药6克,每日肌注2~3次,每次2~4毫升。

上一篇:苦地丁 下一篇:苦地胆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