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中册

结节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中册》第940页(958字)

内科病名。

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以多系统的非干酪性肉芽肿为主的疾病。病变最常侵犯纵隔和浅表淋巴结、肺、肝、脾、心、皮肤、眼、指(趾)、骨和扁桃体、腮腺、神经系统等器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30~50岁,女性比男性略多。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至今尚未明了,过去曾认为是由结核病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网状内皮系统的反应,现已认为与遗传及免疫障碍有关。血清中免疫复合物、血清抑制物的存在以及B淋巴细胞分裂增多、细胞免疫功能减退,说明病变自始至终存在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上呼吸道结节病,常侵及鼻、鼻咽部粘膜及喉部。

伴见冻疮样狼疮。胸内结节病,症见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乏力、体重减轻,少数患者见低热。

晚期出现呼吸衰竭及心脏衰竭。

胸腔外结节病,症见表浅淋巴结肿大,结节红斑,斑丘疹,疱疹,冻疮样狼疮,虹膜炎,结膜炎,慢性葡萄膜炎,青光眼,白内障,末稍神经炎,脑膜脑炎,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心律失常。

侵及肾脏则出现钙代谢紊乱而倦怠、软弱、口渴、多尿、呕吐、便秘。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久病失养,脏腑虚损。

肺虚则卫外不固,六淫之邪侵袭肌表、肺脏,致肺失宣降,津液失布,久郁成痰;脾虚则运化不利,水湿停留,积液成痰;肾虚则开合失司,浊气难出,清气难入;痰浊气瘀交搏,阻碍气血运行,脏腑失养,正气受伤,终致正虚邪恋、虚实夹杂的多脏腑病变。临床上以肺虚邪恋为重者,症见时有恶风发热、鼻塞、咽痛,咳嗽气短、咳吐白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治宜益气补肺、宣肺止嗽,方选玉屏风散加紫菀、冬花、杏仁、炙麻黄、前胡、半夏,或以参苏饮加黄芪、瓜蒌等。

以脾肾俱虚,痰湿阻肺为重者,症气咳嗽气短,甚则张口抬肩,喘息难卧,面青唇暗,四肢不温、胸脘痞闷、纳差便溏、倦怠神疲、夜尿频数。治宜健脾益气、补肾平喘、祛温化痰,方选二陈汤合补肺汤加补骨脂、磁石、胡桃肉、丹参、瓜蒌等。以气阴不足,血脉瘀阻为重者,症见咳嗽、气短、胸痛、皮下红斑结节。

气虚血瘀重者,伴见心悸、怔忡、颜面四末紫暗。阴虚火旺重者,伴见目赤肿痛,视物不明,胁肋隐痛。

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选生脉散加丹参、红花、川芎、赤芍、枳壳。气虚重者加黄芪;阴虚重者加生地、丹皮;虚火上炎加黄柏、知母;气滞血瘀者加金铃子、元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