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狗尾草
书籍:中医辞海上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208页(411字)
中药名。
见(《江西草药》)。别名:谷莠子,狗尾巴。
为禾本科植物大狗尾草Setaria faberii Herrm.的全草或根。一年生草本。
杆直立,高50~120厘米。叶线状披针形,长10~40厘米,宽5~15毫米,无毛或上面有疣毛;叶鞘边缘常有细纤毛;小穗椭圆形,长约3毫米;刚毛通常绿色,长5~15毫米;第1颖广卵形,先端尖,有3脉;第2颖有5脉,成熟时第2花(谷粒)背部先端稍裸露而甚弓弯,退化小枝(芒状毛)与花序轴甚叉开。
花果期7~10月。生于荒野及山坡。
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春、夏、秋三季均可采。
鲜用或晒干。味甘,性平。
清热,消疳,杀虫止痒。①治疗小儿疳积:大狗尾草9~21克,猪肝60克。
水炖,服汤食肝。
②治疗风疹:大狗尾草穗21克。
水煎,甜酒少许对服。③治疗牙痛:大狗尾草根30克。
水煎去渣,加入鸡蛋2个煮熟,服汤食蛋(上方出《江西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