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冬虫夏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944页(1585字)

中药名。

见《本草从新》。别名:夏草冬虫,虫草。为麦角科植物冬虫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虫草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ür等的幼虫尸体的复合体。

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囊子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虫的头部,单生,细长如棒球棍状,长4~ 11厘米,不育柄部长3~8厘米,直径1.5~4毫米;上部为子座头部,稍膨大,呈圆柱形,长1.5~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数子囊壳;子囊壳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于子座之外,卵形或椭圆形,长250~500微米,直径80~200微米,每一子囊壳内有多数长条状线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内有8个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为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的幼虫,冬季菌丝侵入蛰居于土中的幼虫体内,使虫体充满菌丝而死亡。夏季长出子座。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冬虫夏草为虫体与菌座相连而成,全长9~12厘米,虫体如三眠老蚕,长约3~6厘米,粗约0.4~0.7厘米。外表呈深黄色,粗糙,背部有多数横皱纹,腹面有足8对,位于虫体中部的4对明显易见。

断面内心充实,白色,略发黄,周边显深黄色。菌座自虫体头部生出,呈棒状,弯曲,上部略膨大。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长可达4~8厘米,径约0.3厘米。折断时内心空虚,粉白色。

臭微,味淡。以虫体色泽黄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菌座短小者为佳。

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味甘,性温。

入肺、肾二经。功能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

治痰饮喘嗽,虚喘,痨嗽,咯血,自汗盗汗,阳萎遗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虚不复。内服:煎汤,4.5~9克;或入丸、散。有表邪者慎用。

①治病后虚损:夏草冬虫3~5枚,老雄鸭1只,去肚杂,将鸭头劈开,纳药于中,仍以线扎好,酱油酒如常蒸烂食之(《本草纲目拾遗》)。

②治虚喘:冬虫夏草15~30克,配老雄鸭蒸服。③治贫血阳萎、遗精:冬虫夏草15~30克炖肉或炖服(《云南中草药》)。

此药含水分10.84%,脂肪8.4%,粗蛋白25.32%,粗纤维18.53%,碳水化物28.90%,灰分4.10%。脂肪含饱和脂肪酸13.10%,不饱和脂肪酸82.2%。

此外,还含虫草酸约7%,是奎宁酸的异构物。又含冬虫夏草素,是一种淡黄色结晶粉末,在试管内能抑制链球菌、鼻疽杆菌、炭疽杆菌、出血性败血症杆菌及葡萄状球菌的生长。另含维生素B120.29微克/100克。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其酒精浸出液1∶4000~1∶100000浓度时对结核杆菌H37RV有明显抑菌作用,加入血清后则抑菌作用减弱,需1∶500才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水煎剂对人型、型结核杆菌及耻垢杆菌均无抑制作用。

对肺炎球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经初步试验有一定抑制作用。②其他作用:水浸剂对离体豚支气管有明显舒张作用,并能加强肾上腺素的作用。对离体总肠及离体肠、鼠子宫平滑肌亦均呈抑制作用。

对蛙之离体及在位心脏,家离体心脏均现抑制作用,使心跳变慢,离体兔心输出量则有明显增加。

麻醉犬静脉注射时血压明显下降,10分钟恢复。而肌肉注射则作用不显,因此这种降压可能是非特异性的反应。

小鼠腹腔注射水浸剂30~50克/公斤者全部死亡,5克/公斤者未有死亡。中毒症状为安静、呼吸变深而慢,随之发生痉挛、呼吸抑制而死。

小剂量引起不同程度镇静、以至睡眠,可维持数小时。

冬虫夏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