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灵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1799页(1948字)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基源 为鼠兔科鼠兔属动物藏鼠兔、红耳鼠兔及达乌尔鼠兔的粪便。
原动物 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 Milne-Edwards,又名啼兔、兔鼠子、西藏啼兔(《中国药用动物志》)。红耳鼠兔Ochotona erythrotis Buchner,又名鸣声鼠、啼兔(《中国药用动物志》)。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vurica(Pallas),又名蒿兔子、鸣声鼠、啼兔、达乌里啼兔、鸣鼠、耗兔子、蒙古鼠兔(《中国药用动物志》)。
形态 藏鼠兔 体形较细。体长约130mm,体重为43~67g。
头部长而狭,耳小而呈椭圆形,其长不过27mm。四肢短小,后肢略长于前肢,无尾。头颈部为暗棕色,耳缘白色,耳前有一稀疏的淡色毛丛。体背为暗棕褐色,腹部污灰或污灰黄色,腹中间多有界线不清的浅黄色条纹。
四足背面浅黄色,跖底密生深褐色细毛。冬毛色较淡,呈均匀的黄褐色。
两侧稍淡。腹面与夏毛相同。
生境与分布 栖息于海拔较高的山坡灌丛潮湿地。群居。一般筑洞于草根下方,洞道距地面深约10cm,形式不规则,常有多个洞口。分布于西藏、青海、陕西、山西以及云南、四川等地。
红耳鼠兔 为较大型的鼠兔。体长165~250mm,体重为125~350g。
耳较大而圆。无尾。夏毛体背呈棕黄褐色,腹部为白色或污白色,头部自鼻端沿额部至两耳壳呈锈黄色,四肢内侧略呈红褐色,四肢背面为白色或污白色。冬毛颜色略有改变,体背呈灰褐色。
常见于西南及西北部的高原地区。栖息于红土岩、石岩、乱石堆及植被稀疏的裸露峭壁。在青海有时也见于农田附近的土坡上。
洞穴简单,地下有1~2m长的洞道,很少分支,有的直接利用各种缝隙栖居。
分布于青海、四川的西北部及西藏的昌都地区。
达乌尔鼠兔 体形中等,较粗壮。体长150~200mm,体重73~170g。后肢略长于前肢。无尾。
耳大呈椭圆形,有明显的白色边缘。冬毛较长。背呈沙堇褐色,吻侧有黑色或沙黄色的长须。
眼周围有极窄的黑色边缘。耳外侧黄褐,内侧沙黄,耳边缘白色显着,耳后上方有一明显的淡色小区。
两侧颜色渐淡,为沙黄色。颈下与胸部中央有一沙黄色斑,腹毛污白色。
夏毛较短,背部为沙褐色,耳内褐色。栖息于沙质或半沙质的山坡与平原的草原上。
群居。夏洞简单,多数只有一个洞口;冬洞复杂,有3~6个洞口。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以植物的绿色部分为主食,亦食植物的根与茎。
。【生药】:采集 全年均可采收。
自洞口或洞中收得后,拣去杂质,筛去泥土,晒干。主产于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山西、河南等地。
鉴别 本品呈稍扁的圆球形颗粒,直径3~5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质轻,易碎,捻碎后呈黄褐色或绿褐粉末,具草质纤维。
有的凝结成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外表暗褐或黑棕色,可见明显的粪粒凝结。质稍重,断面土褐色,气微臭,味涩微有麻舌感。
以粒大,均匀,无破碎、杂质者为佳。
。【化学】:
含尿素、尿酸、甾类、无机盐等。
参考文献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75
【药性】:
性味 苦、咸,温。
《四川中药志》:“苦、咸,温。”
功效 通经祛瘀。
主治 《四川中药志》:“治月经失调,产后腹痛,跌打损伤及瘀血停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入散剂。
使用注意 《四川中药志》:“血虚及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成都中草药》:“1)治血瘀闭经及产后腹痛:草灵脂、蒲黄,等份为末,黄酒送服。2)治跌打损伤:草灵脂、当归、红花、赤芍、桃仁。水煎服。3)治胃寒疼痛:草灵脂、炮姜。同研为末,分数次,温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