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果变豆菜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下卷》第3264页(935字)
【名称出处】:《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概况】:
基源 为伞形科变豆菜属植物鳞果变豆菜的全草。
原植物 鳞果变豆菜Sanicula hacquetioides Franch.
形态 草本;植株高5~30cm。根状茎短,侧根纤细。茎直立,不分枝。
基生叶柄长3~22cm,基部有透明的膜质鞘;叶圆形或心状圆形,长1~3.5cm,宽2~7cm,掌状3深裂,中间裂片宽倒卵形,基部楔形,顶端截平或略带圆形,3浅裂,侧面裂片菱状倒卵形,2浅裂至深裂,所有裂片的边缘有细锯齿。
伞形花序顶生,不分枝;总苞片2~3,叶状,对生,3深裂,裂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边缘有少数锯齿;伞幅3~4,近等长;小总苞片约10,披针形;小伞形花序有花10~15;雄花9~14;萼齿宽卵形,顶端突尖;花瓣白色、灰白色或淡粉红色,倒卵形,基部狭窄如柄,顶端向内深凹,呈耳廓状;两性花通常1~3,无柄;萼齿和花瓣的形状同雄花;花柱向外反曲。果实宽卵形或圆球形,长2~2.5mm,宽2.5~3mm,表面为鳞片状和瘤状突起,下部有时全缘或呈瘤状突起,上部很少延伸成短尾状,但决不成皮刺;分生果横剖面长椭圆状披针形,胚乳腹面平直;油管不明显。
花果期5~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41页.图版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650~3800m空旷草地,山坡路旁,林下及河沟边草丛中。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药性】:性味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全草:甘、辛,温。”
功效 散寒止咳,活血通经。
主治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用于风寒咳嗽,顿咳,月经不调,经闭,腰痛,跌打损伤。”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贵州中草药名录》:“治风寒感冒、扁桃腺炎、百日咳、乳痈、膀胱结石:鳞果变豆菜全草适量,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