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阔孜与美女巴艳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北地区卷》第300页(1029字)
哈萨克民间叙事诗中的爱情长诗。自远古时代开始流传于民间。从乌拉孜·满别提的家谱中发现了16世纪的手抄本,19世纪初发现了18世纪的缩写手抄本,18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一个名叫巴艳村落又发现了一种手抄本。迄今共发现了流传于民间的26种变体本。俄罗斯学者维·维·拉德洛夫于1870年从民间将其记录下来后首次用哈萨克文和德文刊布,19世纪20年代喀山市胡赛音诺夫出版社刊布了阿肯塞格孜赛里的演唱本,并于1878年、1879年、1890年、1894年、1896年、1905年、1909年先后多次再版。哈萨克作家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奥厄佐夫于1924年在阿尔泰巴哈那斯湖畔抄录了据说是着名诗人阿拜授意笔录的手抄本,并于1936年出版单行本。1939年出版了恰开尔·阿布诺夫版本,1957年先后出版了加那克、肖切等阿肯的演歌本,1959年在阿拉木图又出版了艾·迭尔布萨林、伊·尼、别列曾、塞格孜赛里、肖切、拉德洛夫、加那克等6种本的合订本。该诗也广泛流传于我国哈萨克民间,1979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民间口头文学调查组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布尔津等县民间发现了口诵者和手抄本,并于1980年在《绿草》杂志上发表了哈纳克、白山姆拜等人的演唱本,该版本收入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哈萨克爱情诗集》第二集中。1992年在伊犁新源县发现了另一种变体本。叙事诗主要流传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阿尔泰和塔尔巴哈台一带的哈萨克中。诗歌描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巴依,一个叫萨尔巴依,一个叫喀拉巴依,他们的妻子双双身怀六甲时,定下了指腹婚,后来萨尔巴依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起名“阔孜”,喀拉巴依的妻子生一女儿起名“巴艳”。萨尔巴依在一次狩猎中不慎射杀孕鹿,为鹿的神灵缠身而亡,喀拉巴依不愿将女儿嫁给一个孤儿,即率全家迁到很远的地方去了。长大后的阔孜历经艰难险阻找到了美女巴艳,两人情投意合,海誓山盟,遭喀拉巴依的坚决反对,并欲将巴艳嫁给曾解救他家牲畜于灾难的霍达尔。少年与美女誓死永不分离。结果,少年阔孜在杨树丛中靠树熟睡时为情敌暗害,巴艳强忍悲痛厚葬阔孜,并修建了拱形墓,又设计杀死霍达尔,为阔孜报仇后,在阔孜的陵前自尽身亡。诗中表现了古代部落中青年人纯洁的爱情和他们对婚姻自由的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冲突;也反映了古代哈萨克部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了指腹为婚、寡妇纠纷、狩猎生活、畜牧业及游牧生活、婚姻观、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