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书籍: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 更新时间:2018-10-07 18:32:10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北京出版社《现代科技综述大辞典上》第1205页(3884字)

近年来针灸对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很多,涉及内分泌系统各个方面,并有许多新发现,如针灸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对甲状腺、对性腺系统、对交感-肾上腺髓质及对胰岛等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针灸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针灸可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并对血浆皮质激素水平起良性的调整作用。成柏华报道,针刺治疗不同疾病针后血浆皮质醇含量具有双相变化,凡疗效明显者,其血浆皮质醇含量原来高者降低,低者升高。

针刺急性心肌梗塞和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双侧内关穴,原来血浆皮质醇水平低者,针后可使之升高,原来水平高者,针后下降,趋向正常范围。

有人报道,针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针后血浆皮质醇显着增加,针刺前后相比有非常显着差异,而且有较长的后效应。

王友京报道,在针刺镇痛或针刺麻醉过程中,针刺对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主要呈现增强的趋势。动物实验也显示针灸对本系统功能有调整作用。

电针“足三里”,既能使正常家肾上腺中皮质醇及皮质酮的合成呈双相性变化,又能抑制分别处于捆绑、冷、热3种不同应激状态下的家兔肾上腺激素的含量。刘金兰等对失血性休克家兔针刺“人中”,发现可促使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激素能力增强。有人针刺正常大“足三里”,结果针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活性显着增高,针后5min仍高于针前水平,1h后降至针前水平。在注射氢化考的松造成的肾上腺皮质减退的动物模型上,以弱电针刺激双侧“肾俞”可使该动物模型血浆中皮质激素含量明显增加,与单纯注射药物组相比,P<0.001。国外资料表明,电针能有效地抑制大鼠戒断症状及吗啡成瘾小鼠血浆内ACTH和皮质酮水平的升高。赵湘杰等人的研究资料还表明,针刺能干预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馈调节功能。

当针刺“足三里”或静脉注射利血平后,血浆皮质醇浓度均增大,电针作用可能是由于解除了肾上腺素系统对腺垂体ACTH抑制性影响所致。针刺已注射地塞米松的大鼠可以使被抑制的肾上腺皮质激活,说明针刺能有效地拮抗外源性激素对肾上腺皮质轴的反馈性抑制。

针刺对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形态学的证实。袁德霞报道,在电针镇痛引起肾上腺皮质细胞机能活性增强时,从电镜观察到肾上腺皮质血窦扩张,内皮细胞肿胀,吞噬小泡增多,结缔组织增宽,特别是束状内带及网状带变化显着。

有人观察经针麻诱导30min后所摘取的实验动物肾上腺组织切片证实,皮-髓型细胞中儿茶酚胺、囊泡脂状体内含物减少,巨噬细胞的核膜出现小泡,泡膜上有丰富的颗粒,泡旁有线粒体堆积。也有人用艾灸肾俞、关元治疗氢化考的松动物模型,显示施灸后肾上腺皮质增厚,束、网两带的胞体和胞核增大。

针灸对垂体-甲状腺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以往的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针刺穴位不同,刺激手法不同,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也不相同,无论是切断交感神经或是迷走神经,针灸均可调整其损伤后的甲状腺滤泡变化,使原滤泡扩大者缩小,缩小者扩大,起到双相调整作用。何金森等报道,针刺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治疗前或治疗后病情未获控制的患者TSH明显低于正常,而T3、T4显着高于正常,治疗后病情控制的患者谷TSH明显升高,T3、T4显着下降。胡国胜等用艾灸治疗甲状腺机能减退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治疗前血清总T4、T3含量偏低,TSH含量偏高,治疗后T3、T4升高,TSH降低。吴泽森报道,针刺内关、合谷、间使、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甲亢患者血清中131Ⅰ抑制率明显升高。

有人报道针刺治疗甲亢患者2~3个月后,在T3、T4含量下降的同时,尿17-羟、17-酮含量也下降。何金森报道,甲亢患者血清TBII与T3、T4含量呈显着的正相关,针刺治疗后,TBII活性明显下降,同时T4、T3含量也显着降低,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活性以治疗后病情控制者下降最为明显,针灸的疗程对血清TBII活性有关,针刺两个疗程比针刺一个疗程更有利于活性进一步降低。

恒健生也同时报道,针刺治疗三个疗程的复发率比仅治疗一个疗程的甲亢患者低。

针灸对垂体一性腺机能的调节作用 (1)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针灸对其调整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排卵。莫晓明报道,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及肝俞、肾俞、十七椎下、三阴交两组穴交替针灸治疗排卵功能障碍患者,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20例B超示无排卵发育者,治疗后15例有卵泡发育,内分泌指标变化表明针刺对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血浆雌二醇(E2)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即使高者降低、低者升高,总的趋向正常范围。俞瑾在电针促排卵有效基础上,对10例确诊无排卵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并测定其治疗前后血FSH、LH水平的变化,结果电针后排卵5例(当月妊娠者3例),其血FSH、LH均上升。

有人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针刺可激发排卵。卓廉士通过动物实验观察针灸对血浆睾酮(P)及附性器官的影响,发现针灸小白鼠“关元”穴,有促进睾酮分泌、增加附性器官重量、提高性腺机能的作用。吴泽森报道,针灸治疗多毛症可使多毛症患者的血浆P水平明显下降,24h17-酮的高排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大鼠皮下注射E2造成乳腺增生症的动物模型中,针刺后可使升高的E2含量降低,P、T含量升高,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目的。

鸿翔等报道,针刺和隔姜灸治疗男性不育症患者,治疗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T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回升达到正常水平。(2)泌乳素和催产素:以往的研究资料表明,针灸具有良好的催乳作用。

刘继章报道针灸治疗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针刺百会、气海、足三里等穴,不仅降低泌乳激素PRL,而且还降低过高的黄体生成激素。此外,动物实验揭示电针可使家兔垂体后叶催产素分泌增加。

针灸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针灸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机能也具有双框调节作用,并借此途径积极参与升压、镇痛等作用的形成活动。60年代就有人根据穴位注射可以使失血性休克的外周阻力增高的事实,认为这一作用可能是借交感-肾上腺髓质活动实现的。动物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针刺家兔“足三里”不仅使外周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增加,连续针刺数天,还可以使肾上腺髓质内肾上腺素细胞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细胞明显增多,胞体增大,胞集反应加深。

针刺“人中”可阻止失血性休克家兔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的减少,延缓休克的发展,使死亡率降低。李家玲报道,针刺清醒狗“足三里”,结果表明针灸可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并具有穴位相对特异性,而儿茶酚胺水平提高则可以加强针刺“足三里”的镇痛和调整效应。

针灸对胰岛及其他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以往的临床和实验资料表明,无论是针刺人或实验动物,均可使血糖高者下降,低者升高,同时对甲状旁腺手术后血钙下降患者有调整作用。张涛清等人的研究资料表明,针灸能使胰岛素含量得到调整,加强胰岛素对糖的合成、酵解和组织利用。

还能使血中T3、T4下降,提示血中甲状腺素含量降低会减少对糖代谢的影响和有利于血糖下降。针灸对其他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整作用也有很多报告。

赵建础等人的动物实验资料表明,针刺或电针均可使垂体后叶抗利尿素及血管加压素释放并呈增加趋势。还有报道显示针灸可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或增或减,并呈时程性双向改变。

针灸治疗内分泌疾病虽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在疾病的治疗范围以及针刺治疗的机理方面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深入研究,还有许多空白点需要填补。针灸治疗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等,虽已达到相当水平,但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目前已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同免疫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是双向联系,一方面免疫系统及其产物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另一方面某些神经-内分泌激素可以影响和调节免疫功能。

所以,甲亢患者垂体-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之反馈调节是否与针刺后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得到纠正有关?此外,在抗衰老方面,人体内分泌系统经针灸得到调整,是否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均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参考文献】:

1 刘金兰,等.中国针灸,1986,6(2)∶33

2 何金森,等.上海针灸杂志,1986,2∶5

3 王友京,等.针刺研究(增刊),1988,24

4 吴泽森,等.中医杂志,1988,1∶46

5 张涛清,等.中国针灸,1988,8(4)∶189

6 俞瑾.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4∶199

7 莫晓明.上海针灸杂志,1990,3∶8

8 卓廉士.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0,3∶45

9 刘继章.中医杂志,1990,10∶40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郑蕙田研究员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