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空间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0:14:13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16页(594字)

认知心理学术语。

当主体面临一个问题情境并试图加以解决时所形成的关于问题情境的内在表征形式。主要包括:(1)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情况。表现为三种问题状态:初始状态,是关于问题已知条件的表征,并包括与这些已知条件相关联的所有其他信息;目标状态,即对期待结果的表征;中间状态,对介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环节的表征。(2)实现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的手段。主体探索问题空间主要有两种途径,即规则系统途径和启发式途径。问题空间是主体在解决问题时面临的任务环境的内部表征,而非问题解决的任务环境本身。

如,在一个问题解决的实验中,实验者给被试提供若干指令和一系列刺激。为实现问题解决,被试必须把问题的构成成分编码成某种内部的心理表征,包括所呈现的问题的初始状态、要求达到的目标状态、问题解决过程中各种可能的中间状态(想象的或经验的)、可使用的算子(操作)以及问题情境中有关“约束”(即不可以做什么的限制及客体或客体的特征结合方式的限制)的知识等。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被试的问题空间可逐渐丰富和扩展。

解决定义不良问题时,不同个体产生不同的问题空间;若给出的是定义良好问题,不同问题解决者产生的问题空间很可能是相似的。关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一个被试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即穿越问题空间,搜索一条通往问题目标状态的路径。问题空间可用树形图表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