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21:2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78页(508字)

发生在学校内部的暴力攻击行为。

行为人主要是青少年学生。在国外,主要发生在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不同种族的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中的不同帮伙之间。以帮伙暴力斗殴和多人使用暴力殴打某个人为主要特征。其动机主要有:(1)报复。

为报复与自己有私仇的同学、老师,对某人采取单独的暴力攻击或结伙对某人进行暴力攻击。(2)逞强显胜。

个人之间或团伙之间在交往过程中,为争夺势力范围,显示个人能力而进行斗殴。(3)寻求刺激。

一些青少年学生空虚无聊,以模仿影视等传媒中的武侠打斗、警匪枪战等暴力攻击行为宣泄过剩的精力,寻找精神刺激。

(4)嫉妒。对学习成绩好或其他方面条件优越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以暴力攻击宣泄消极情绪。(5)勒索抢劫钱财。

有些高年级学生以暴力威胁勒索、抢劫身体弱小或低年级学生的钱财。(6)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暴力行为。按攻击规模,可分为:(1)个人对个人的暴力攻击;(2)多人围打个人的暴力攻击;(3)团伙之间的斗殴暴力攻击。按行为的后果,可分为:(1)未造成人身伤害后果的一般暴力行为;(2)造成轻微伤害后果的暴力行为;(3)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后果,构成犯罪的暴力行为。

上一篇:校风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