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机能定位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2 21:35:39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394页(1062字)

心理学理论假说。

认为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主管不同的心理机能。19世纪欧洲的一批骨相学家首先倡导。他们相信,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此后,生理学家和医生基于广泛研究提出各种机能分区设想。

布洛德曼1909年提出的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分区图为大家所公认。在此分区图上,大脑中央沟前方的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页的前部是躯体运动区,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协调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各部分的运动;中央沟后方的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包括枕叶的视觉区、颞叶的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

除上面具有感觉和运动两类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约占大脑皮层2/3以上的具有整合功能的皮层区域,称联合区。从系统发生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

动物的进化水平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所占的面积就越大。

根据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联合区可以分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都与各种高级心理机能有密切关系。

人类特有的言语功能区也分布在联合区。大多数人的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

言语区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主要包括额下回后部的言语运动区、额中回后部的书写中枢、颞上回后部的言语听觉区以及角回的言语视觉区。研究发现,不仅大脑皮层以及脊髓、延髓、小脑、中脑、间脑等中枢神经系统都有心理机能定位。心理机能的定位并不是绝对的。如,中央前回主要管理全身的骨骼肌运动,也接收部分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要管理全身感觉,但受刺激也可产生少量运动。

临床实践表明,脑的某一中枢损伤不是导致某一孤立的心理机能丧失,而是引起一系列心理过程障碍,经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相应的心理机能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作用而恢复到一定的程度。根据这些观察,苏联生理心理学家鲁利亚批评关于心理机能狭隘定位的思想,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也是动态和系统的,进而把脑分成三个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一是调节激活并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的一般觉醒状态,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二是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系统,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作用是接受来自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保存下来;三是行为调节系统,包括额叶的广大区域,基本功能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鲁利亚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这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系统分别起不同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