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情说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31:26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615页(542字)

审美心理学思想。

主张文艺作品由情感产生,是作家情感的流露与表现。语出西晋文论家陆机《文赋》:“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认为诗歌应该语言精美,富有文采,突出抒情特征,肯定了诗歌抒情化的发展方向。“诗缘情”是对先秦以来传统的“诗言志”理论的重大发展。

《尚书·典》提出的“诗言志”受尊儒读经的影响,被附上了礼义教化,表现出传统诗人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责任感。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诗缘情”新说,只字不提“上乎礼义”的儒家诗教,强调诗歌要表达诗人作为自然人的喜怒哀乐之情,揭示了诗歌抒情的本质属性。

这种“缘情”的诗最易与读者的情思暗合对接,在读者心理上产生共振,因此也最易实现美育目标。陆机之后,许多文学家、理论家坚持缘情说,并作了新的发展。

刘勰在《文心雕》中提出“情者文之经”;沈括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提出情文互用的观点,情志并提,志即情,不涉及教化。

他评论曹氏二祖等“以情披文,以文披质”,说明诗歌创作要据情组织文辞,又要用文辞来饰情;明代公安派提倡“独抒性灵”,汤显祖提出“主情说”,李贽提出“童心说”,清代表及倡导“性灵说”等皆与陆机的缘情说一脉相通。陆机的缘情理论和艺术主张对六朝文学偏重艺术形式的倾向有一定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