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知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4:28:0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768页(419字)

①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及其状态的认识和了解。

具体包括对自己的身高、形体、容貌,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自己的感知、记忆、思维、智力、性格、气质、需要、价值观等方面的觉知或意识。②R.R.梅的人格理论术语。个体跳出自己来观察自己的能力。

不同于觉知,后者是对外在威胁的预防感,前者指意识到自己受威胁的能力。

个体由此形成关于自己存在和发展过程的意识,即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能超越时空观念和直接具体的世界,进入可能的世界、心理自由的境界。由于自我意识给人带来“主体”与“客体”的对立,使人觉得“我”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主体,同时却面临无法逃避的事实,即有限的存在和必然的死亡。个体的这种由对自己存在有限性的意识会导致焦虑。③亦称“自知”、“自觉性”。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指个体能清楚认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使行动达到既定目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