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攀比心理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下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13:07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下卷》第1803页(435字)

罪犯服刑期间,受趋利避害和虚荣等心理的支配,在刑期、奖惩、消费水平等方面与其他犯人进行社会比较的心理。

包括:(1)对刑期的攀比。罪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法院判决或在不同时期判处的其他犯人,会选择与自己的犯罪性质相同,情节、后果相似的罪犯进行刑期比较,若重于他犯,会自认吃亏,甚至认为司法机关执法不公,产生不认罪、不服判的对抗心理;反之,则认为自己运气好。(2)对奖惩、处遇的攀比。罪犯就服刑期间得到的奖惩的等级、处遇的好坏,同与自己的改造成绩相同、违纪情节相似的其他犯人进行比较,若不如其他犯人或所受的处罚较其他犯人重,处遇比其他犯人差,则会产生不公平感、不满心理;反之,则心安理得、沾沾自喜。

(3)对狱内消费水平的攀比。罪犯就自己在狱内消费的食物、日用品的档次,家庭送钱物、探视的次数与其他犯人比较,若优于他犯,则会因虚荣心得到满足而产生优越感;反之,则产生自卑感。因罪犯的认知偏差和归因错误,这种攀比心理常导致消极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