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力发展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1:54: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444页(629字)
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方面。
个体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的发展。乳儿只有一般的知觉能力,尚无观察力。婴儿期,开始表现出观察力的某些萌芽状态,随着有意注意的萌芽,婴儿能够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注视某些事物,尤其是在成人的要求下。但婴儿的观察和知觉常与摆弄物体的动作相联系,观察的目的性、准确性和完备性都很差。
幼儿期,个体观察力初步形成并迅速发展。与婴儿相比,幼儿观察的目的性明显增强,幼儿尤其中、大班幼儿能按成人的要求有目的地观察而较少受到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干扰;幼儿观察持续的时间比婴儿长,稳定性比婴儿高;与婴儿相比,幼儿注意的精细性提高,能注意事物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并能注意到事物各具体部分间较简单的关系;幼儿观察的概括性也较婴儿有所增长。
有关眼动轨迹的研究表明,在观察事物时,幼儿比婴儿的眼动更有规律,轮廓也更清晰。但与小学儿童相比,幼儿的观察力尚不成熟,幼儿喜欢观察形象生动、易引起其注意的物体或图片;观察缺乏思维的调节,不善于从观察事物的表面转到观察事物的本质;观察易受情绪的干扰。
从小学到中学,儿童的观察力逐步趋于完善,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独立、有计划、能够有意坚持的心理活动。观察中思维调节的深度和效能明显增加,观察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观察活动可完全服从观察的目的,能按学习或活动的具体要求进行观察,有意识、有目的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观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已接近成人水平。
上一篇:观察力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