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永恒性

书籍:心理学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3 05:54:4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688页(326字)

一译“客体永久性”。

皮亚杰理论术语。儿童在生命的头两年内形成的外界客体不依自己的知觉而永久存在的观念。即当客体从视野中消逝时,儿童知道该客体依然存在,并未消失。

皮亚杰及其后的一些研究者发现,处于感知运动阶段早期的婴儿,还不能把客体与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

当客体从其视野中消逝后,便停止注视或把目光转向其他物体。用幕布把儿童正在玩的玩具遮盖住,他也不会去找,好像客体已经不存在了。8个月~12个月的婴儿开始能够寻找被幕布遮盖住的玩具。随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儿童常在感知运动发展的第五阶段(12个月~18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

它的获得是感知运动阶段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和成就,是儿童以后认知活动发展的基础。

上一篇:客体 下一篇: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