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疗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上海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大辞典上卷》第978页(732字)
心理治疗方法。
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为指导的、强调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代表人物主要有罗杰斯、马斯洛、G.W.奥尔波特等人。与重视个体过去经验的心理分析治疗及重视现在情况的行为治疗不同,此一类治疗更强调个体未来的发展。注重治疗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反对技术至上是这一类治疗的特点之一。此类治疗把治疗关系看作是治疗者与来访者双方共同参与的为使双方都得到成长的一种努力。因此治疗者的最基本的工作重点是个体的体验及其意义,而非针对外显行为进行工作。治疗的目标远非症状的消除、环境的改善或问题的解决,而是着眼于个人的成长、自我的理解、再教育和自我实现,帮助来访者澄清他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该疗法有三个特点:以来访者为中心;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的过程;采用非指导性治疗技巧。
根据来访者的状况,整个治疗过程可分为七个互相连贯的阶段。
第一阶段:对自身和外界形成了固定看法,对内心体验十分生疏,以致全无觉察,缺乏改变和进步愿望。
第二阶段:能对与己无关的事发表意见,有时把情感体验视为与己无关或过去的事情。第三阶段:感到被治疗者完全接受而逐渐消除顾虑,更自由地谈到自己甚至与己有关的体验。
第四阶段:开始把感受当作当前的事情来讨论,意识到自己是有情感体验的人,对朦胧觉察或偶尔泄露出来的感情体验感到震惊和惶惑。第五阶段:在医患关系中感到安全,对内心活动已不再震惊,能自如地表达自己当时的感情。第六阶段:能现实体验过去的情感经历,并被这种体验所打动。
过去被其视为生活指南的原则在这种直接的体验中开始动摇。
第七阶段:能对感情作直接、充分的体验,而不感到是一种威胁,愿意谈论当前的体验,并借此更深地了解自己。能接纳自己,而且在治疗之外也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