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学五书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吉林大学出版社《四库大辞典上》第809页(751字)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
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着作。
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着作,乃“五书之纲领也”。
其他四种是专论古韵的。明陈第强调“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为古音研究在理论上开辟了道路;但他对古音的分析,还仅仅是辨正某字古读某,所录亦仅《诗经》之四百四十四个韵字,还没有比类综合,探本寻源,归纳出古韵的部类分合,仍然是散漫而无系统的知识。
直到顾氏《音学五书》出,才彻底清除了前人叶音之说。他细密分析归纳了《诗经》一千九百多个韵字,与《广韵》韵部比勘,分别同异,综合贯串,定古韵为十部,为清代古音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顾氏《音学五书后叙》云:“予纂辑此书几三十年,所过山川亭鄣无日不以自随。凡五易稿而手书者三矣。”足见此书确是一部殚精竭虑的着作,很有价值。然顾氏所分十部,尚较粗疏,有些字的归类也不够妥当,顾氏过信陆德明“古人韵缓不烦改字”之说,乃至疏于审音,在《诗本音》和《易音》中有非韵而注为韵字的,有换韵而指为一韵的,有本是韵字而不注韵的(见戴震《声韵考》卷三),因此分部不尽允当。
江永称顾氏“考古之功多,审音之功浅”(《古韵标准·例言》),正中其病。另外,顾氏深明古今音异,但却在叙中说:“天之未丧斯文,必有圣人复起,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古者。”这种信古泥古的说法与其语音历史发展观是违背的,是自相矛盾的。
《四库全书提要》批评炎武称《唐韵正》之“正”云:“声随世移,是变非误,概名曰‘正’,于义未协,是则炎武泥古之过。”《音学五书》有原刊本、重刊本等。中华书局1982年据观稼楼仿刻本重印,是本最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