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花鼓戏

书籍: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更新时间:2018-09-16 17:54:28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湖南人民出版社《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第902页(337字)

民间小戏剧种。

俗称花鼓戏、瓮琴戏,20世纪50年代定今名。在新墙河流域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流行于岳阳、临湘一带及湘鄂、湘赣毗邻数县。鄂东南通城、崇阳一带称“提琴戏”。

以岳阳地方语言为舞台语言。约在清道光、咸丰年间,形成戏曲剧种,同治年间《巴陵县志》上有禁演小戏记载。声腔分锣腔(打锣腔)、专用锣腔散曲、琴腔3类。以瓮琴、唢呐为主要乐器。传统剧目123个,以锣腔剧目为主。因曾参与游傩演剧,受傩戏影响,拥有一批大本戏如《孟姜女》等。表演仍以“二小”具有特色,小旦有“三娇”、“三妖”、“三俏”等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段和优美的扇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有岳阳县花鼓戏剧团,整理了《补背褡》、《游春》、《思夫》等优秀传统小戏。

上一篇:常德花鼓戏 下一篇:零陵花鼓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