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人民出版社《儿科手册》第249页(1186字)
【病因】 小儿泌尿系易受细菌感染而引起肾盂肾炎,女孩较男孩发病率高,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产气杆菌或其他肠道杆菌。
【临床表现】 可分急慢性两种,以急性为多见。婴儿往往以高烧开始,并伴有消化系和神经系症状,常伴有呕吐、腹泻、烦躁不安,甚至惊厥,很少出现多尿和尿频的。新生儿多以全身感染中毒和败血症状为主,在儿童期,除发热以外,常伴有泌尿道症状。若合并膀胱炎,则常见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肾区自觉痛或叩打痛,且常有遗尿,少数起病初期可有1~2天血尿,在急性期,肾功能一般受损不明显,若治疗不彻底或再度感染,以及反复发作等,则可转为慢性。慢性患者病程可数月至数年,常有面色苍白、消瘦,精神不振,生长迟缓,长期不愈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
尿检查,蛋白微量(+),可见白细胞,离心后每高倍视野可超过3个以上,可有红细胞管形或脓细胞,取中段尿培养,每毫升尿液中如菌落计数大于10万,则有诊断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小便化验即可确诊。对反复发作者,应在急性症状控制后进行静脉肾盂造影,以便确定有无先天性畸形。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需与慢性肾炎相鉴别。慢性肾炎滤过功能及浓缩功能均差,而肾盂肾炎则以浓缩功能受损为主。
【预防】 婴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尿布、会阴部及臀部清洁。幼儿应早穿满裆裤。对急性患者应彻底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治疗】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增加营养和维生素。
二、中药治疗:急性期应清热利湿,常用八正散合并导赤散:栀子6克、黄柏9克、生地9克、木通3克、车前子9克、六一散9克、白茅根16克;血尿者可加大小蓟各9克、扁蓄9克、瞿麦9克;热重者加用黄芩9克、寒水石9克、蒲公英9克;尿痛者加元胡9克、青皮6克。
三、抗菌治疗:可用呋喃呾啶5~10毫克/公斤/日,或痢特灵5~10毫克/公斤/日,分3~4次口服。应注意易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也可用磺胺药物,常用磺胺异恶唑0.1~0.2克/公斤/日,分3~4次口服;也可加用抗菌增效剂5毫克/公斤/日,分1~2次口服;还可用抗菌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尿液酸碱度可影响药物作用,碱性尿可使链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作用增强;酸性尿可使四环素、呋喃呾啶、多粘菌素作用增强。有条件者可参考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