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脓肿和硬膜下脓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急诊影像诊断手册》第126页(1224字)

硬膜外脓肿和硬膜下脓肿较少见,以额窦炎引起的额部硬膜外脓肿最常见,中耳乳突炎引起的岩锥区脓肿其次,外伤或手术所致者则位于伤口或切口附近,由于硬脑膜对炎症有天然阻隔作用,使脓液积聚于硬膜与颅内板之间,病变突破硬膜即发生硬膜下炎症和积脓。病理上见病灶处硬脑膜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出,液化形成脓液,积于硬膜和颅内板间,病灶常较局限,可同时伴硬膜下炎症和积脓,范围可较大,进一步可引起脑膜炎及脑炎等。临床上的表现很不典型,症状轻重相差很大,一般均有感染的全身症状,而颅内压增高及脑局灶性受损症状与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密切相关。

【X线诊断】

常可发现额窦炎、中耳乳突炎、颅骨外伤骨折或伴发骨髓炎等征象,分层片有时可显示额窦后壁或中耳鼓室盖骨质破坏改变。

【CT与MRI诊断】

硬膜外脓肿常呈梭形,不超越颅缝处,边缘清楚,局部脑组织受压推挤,中线结构可略偏对侧。CT平扫时呈均匀低密度,CT值等于或略高于水,增强扫描时脓液不强化,但脓肿壁及局部硬脑膜常见明显强化,呈致密的弧形结构。CT常可同时发现鼻窦炎、中耳乳突炎或颅骨外伤骨髓炎等征象。MRI可三维立体显示,无骨伪影的干扰,对病变的显示常更清楚,T1加权像上信号强度略高于水,T2加权像上信号高于脑组织,甚至高于脑脊液,掀起内移的硬脑膜呈弧形线条状低信号,增强后成像常见边缘明显强化。

硬膜下积脓的病灶范围常很广,可波及整个大脑半球凸面,甚至对侧,CT平扫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新月形低密度病灶,常较硬膜外积脓更薄而长,CT值常略高于水,但低于脑实质,病灶内缘不清,周围脑组织见明显水肿,密度减低,占位效应较显着,中线常有移位,增强后脓液不强化,病灶内缘呈厚度均匀的细强化带,水肿的脑表面可见脑回状强化。T1加权MRI图像上脓肿信号低于脑实质而略高于脑脊液,T2加权像上则呈高信号,病灶周围脑实质水肿在T1加权像上信号减低,T2加权像上信号增强。Gd-DTPA增强后成像所见与CT增强表现相仿。MRI冠状面成像对显示颅底及颅顶部病灶情况非常有益。

【血管造影与DSA诊断】

硬膜外或硬膜下脓肿时可见脑表面血管与颅骨内板分离,程度与脓肿大小有关,呈无血管区,病侧大脑表面血管充血,动脉后期及毛细血管期造影剂积聚较对侧更显着。

【鉴别诊断】

主要与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及积液鉴别,依据病灶的CT密度和MRI信号特点及临床病史不难鉴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