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第35页(2200字)

【别名】 二乙(基)醚,醚,麻醉(用)醚。

【理化性状】 乙醚(C2H5OC2H5,C4H10O)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流性液体,具有吸湿性和芳香气味,并有麻而甜涩的刺激味,溶于醇、苯、三氯甲烷、溶剂石脑油和各种油类;微溶于水。分子量74.12,相对密度0.7147(20/20℃),沸点34.5℃,凝固点-116.2℃,粘度0.000233Pa·s(0.00233P)(20℃),蒸气压58928.3Pa〔442mmllg(20℃)〕,闪点-45℃,折射率()1.3526。

【危险情况】 (1)吸入和摄入能中等程度的中毒。(2)非常易燃,燃点180℃,遇热或火焰时,有严重的燃烧和爆炸危险。其蒸气与空气混合极易爆炸,爆炸极限1.85~48%。见光或久置空气中,逐渐被氧化成过氧化物,受热能自行着火与爆炸。与过氯酸或氯作用,亦发生爆炸。故较汽油更危险。在蒸馏提纯之前,务须先使过氧化物分解,才可进行操作。乙醚极易被静电点燃,因此有时也会由于静电而引起火灾。纯醚的蒸气较空气重2.5倍。由于乙醚蒸气重于空气,因此能扩散到相当距离外的火源处点燃,并将火焰传播回来。燃烧时产生毒性,能使人昏迷。空气中的容许浓度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为500mg/m3,美国为400ppm(1,200mg/m3)。

【不相容性】 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用途和接触机会】 常用作分析试剂,色谱分析试剂及蜡、脂肪、油类、香料、生物碱、染料、树胶、树脂、硝化纤维素、烃类、生橡胶和无烟火药的溶剂,吸入麻醉剂,致冷剂,柴油机燃料,干洗涤剂,萃取剂。还用于制药工业。

【侵入途径】 蒸气吸入,摄入,与眼和皮肤接触。

【侵害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呼吸系统,眼。

【有害影响和中毒症状】 乙醚系一种有毒物质,有刺激性,乙醚蒸气能轻度刺激眼,鼻和咽喉。皮肤与液体接触能引起干燥、鳞屑和皲裂。

乙醚主要具有麻醉性质,长久吸入乙醚气体能使呼吸器官受到刺激,发炎,并使记忆力减弱等;急性中毒初期呈兴奋状态,然后引起麻醉、呕吐,进而发绀,体温下降,四肢发冷,有时会突然停止呼吸,脉搏微弱,瞳孔扩大,但不会引起死亡,故用作麻醉剂比氯仿危险性小。严重急性中毒时,引起呕吐、出汗、咳嗽、记忆力减退、无力、兴奋,且常并发肾炎、肺炎和支气管炎。还报道过引起蛋白尿。乙醚燃烧时产生有毒物质,可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急救】 此化学品如进入眼中,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液体接触皮肤,迅速用水洗净;如有人吸入,轻度中毒者立即移离现场,严重中毒者,移至新鲜空气处,但注意患者保温,可内服重碳酸钠或给予含5%CO2的氧气。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并请医生对症冶疗;如被吞服,服以大量盐水,诱吐,洗胃。

【防护措施】 生产现场保持良好通风,生产过程中严格密闭,操作人员工作时应穿防护工作服,并戴防护眼镜。工作服如被弄湿,立即脱去,以避免燃烧危险。

【医学监护】 就业前或定期体检时,应对皮肤和呼吸道、肝和肾功能作出鉴定。过去有酒精中毒史的人由于乙醚癖嗜(称为“醚瘾”)的可能性而危险增大。

暴露的检验,可采用铬酸盐溶液氧化法或气相色谱法来分析呼气中未代谢乙醚的含量和血液中乙醚的含量。

【测定方法】 在空气中的测定:先用活性炭吸附,乙酸乙酯处理,再用气液色谱法进行分析。

【贮存】 用玻璃瓶或铁桶盛装,防止机械性损坏。避光、置阴凉处、密封保存。最好使用附建的露天仓库,室内仓库须是标准的易燃液体专用库。对大量贮存的仓库必须有自动喷水装置和全部淹没式CO2喷射装置防护。对静电和照明须加防护。与其他可燃物和氧化剂隔开。

【运输要求】 一级易燃液体。危规号:61086。运输时,容器上须标有“易燃液体”和“危险品”标记,不得有乘客。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振动、撞击、曝晒;炎热季节不得在烈日下运输。还应与氧化剂隔离。

【灭火措施】 如发生火灾,用干粉灭火剂、泡沫或CO2灭火。用水扑救无效,但可用水使暴露在火中的容器保持冷却。如发生渗漏和外溢,其溢漏物未被火燃着,可用雾状水驱散其蒸气,并将溢漏物冲离火场。如有必要,用雾状水保护制止渗漏的操作人员的完全。

【废弃物建议处理方法】 不含过氧化物的浓废液:接近引火矩,在控制速度下放出液体。含过氧化物的浓废液:离一安全距离,穿孔废液贮存器,将废液排放出,继之在露天下燃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