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过敏性皮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常见食物中毒防治手册》第119页(1979字)
【概述】引起光过敏性皮炎的植物,开始多见于灰菜(亦称滨藜或落藜),后来各地又相继报告有苋菜、刺菜(刺儿菜)、黄须菜、荠菜、油菜、紫云英、马齿苋、野苜蓿菜、洋槐叶、柳树叶、杨树叶、棠梨叶、榆树叶,以及荞麦花、荞麦苗和青蒿等野生或栽培植物,均可引起光过敏性皮炎。
【毒理作用】光过敏性皮炎,又称日光性皮炎或光照性皮炎。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据资料报道可能与上述灰菜等植物所含“紫质”和“紫质衍生物”等感光物质有关。也有资料认为,可能与此类植物中含有一种光动力性(photodynamic)物质(可能是一种对光敏感的卟啉体)有关。这些对光过敏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胃肠消化吸收入血,再经循环而至全身,达到一定浓度,即可使人体组织细胞对日光的敏感性增强,故在日光照射之后,产生光毒性反应,引起皮肤裸露部位出现浮肿、潮红、皮下出血、灼痛等局部性炎症。
这种光过敏性皮炎,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而女性又多在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似与女性在这些时期内分泌的变化有关。
此外,荞麦能分泌萤光性色素物质。荞麦中毒,与荞麦花所含荞麦素(fagopyrin),和荞麦苗所含原荞麦素(protfagopyrin)。遇光变成荞麦素,在日光照射的作用下,呈现毒性反应有关。
植物光过敏性皮炎的发生,是患者的特异体质、光过敏原食物和阳光照射等三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所致。其中缺少任何一种因素,本病都不能发生。
【临床表现】(一)灰菜等光过敏性皮炎 1.潜伏期:短者3小时,长者15天,一般多在食后1~2日发病。
2.症状:发病主要表现在暴露于阳光照射的部位,如面部、两耳、手背、颈部,以及裸露的上肢前臂等;较重者可致下肢小腿及脚背部等部位的皮肤,出现局部搔痒、潮红、灼痛、刺痛、麻木、浮肿,面圆唇厚,眼睛难睁,皮肤紧绷,光滑发亮,颜色苍白或菜黄、或紫红;继而部分患者的鼻尖、颧弓、眉弓及手背等浮肿部位,可逐渐出现程度不同的充血或淤斑,颜色鲜红或紫黑,重症者还可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或血泡,甚至溃疡,继发感染等。此外,有些病人还可能出现全身发紫、发冷、发热、头晕、头痛、倦怠无力,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失眠、触觉不良,咽喉水肿,呼吸困难,谵妄、意识不清,甚至昏迷等。
3.病程:一般1~2周症状消失。
(二)荞麦等光过敏性皮炎 1.潜伏期:短者2天,长者7天,一般多在食后4~5天左右发病。
2.症状:发病的部位基本与灰菜等光过敏性皮炎相似,但病情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颜面烧灼潮红;较重者可出现荞麦疹,即豆粒大小的红色斑点,若经日光照射之后,炎症及痛痒均可加重。此外,嘴唇、两耳、鼻、手等外露部位,有明显的麻木感;重症者面部及下肢小腿等处浮肿加重,甚至出现破溃或渗液溢出,有些病人还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3.病程:轻者数日恢复,较重者2~3周也可痊愈。
【治疗】(一)绝对避免日光照射。
(二)补充液体 大量饮水或适量补充液体;并给予适量的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也可静脉注射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00~200毫升,促使利尿,排泄毒物。
(三)抗过敏治疗 口服抗过敏药物苯海拉明每次25~50毫克,每日3~4次;或扑尔敏每次4毫克,每日3~4次;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0毫升,每日1~2次;或用轻化可的松100~20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静脉输入;或口服去氢可的松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
(四)中药治疗 对灰菜等引起的光过敏性皮炎患者,可用黄芩、玄参、牛蒡子、桔梗各9克,黄连、僵蚕、柴胡各6克,陈皮、甘草、马勃、薄荷、升麻各3克,连翘、板兰根各12克,视病情轻重而加减煎服。
(五)防止感染 皮肤局部破溃,可擦消炎软膏防止感染。
(六)针刺治疗 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配穴承浆、下关、颊车、太阳、外关、劳宫等有助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