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
书籍:实用按摩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实用按摩手册》第193页(826字)
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夜啼。多由于脾寒、心热、惊骇、食积等引起。
〔临床表现〕
1.脾寒:夜间啼哭,神怯困倦,四肢欠温,食少便溏,睡喜俯卧,痛时收腹,啼哭声软,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脉沉细,指纹淡红。
2.心热:哭声洪亮,睡喜仰卧,面赤唇红,心神不宁,烦燥不安,见灯则啼哭更剧,便秘,溲赤,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指纹青紫。
3.惊恐:睡中时作惊惕,突发啼哭,呈惊惧状,紧依母怀,面色乍青乍白,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
〔诊治要点〕
本病多见于半岁以下的乳儿,以脾寒、心热、惊骇等为发病原因。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为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治当分别采用温脾散寒,清心异赤,镇惊安神等法。
〔治疗处方〕
按揉百会 清肝经 揉小天心 分阴阳 摩腹
〔辨证加减〕
1.脾寒:加补脾土 揉外劳宫 按揉脾胃俞
2.心热:加清心经 清天河水 掐五指节
3.惊恐:加掐心经 掐五指节 掐肝经 运内八卦
〔注意事项〕
1.调节寒温,避免受凉。
2.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厚味不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