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防治手册

禽霍乱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禽病防治手册》第171页(1582字)

病因

禽霍乱(Fowl Cholera,简称FC)也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败,其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这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阴性、两极浓染的短杆菌。有几种致病性各异的血清型。

传播

病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它们的口、鼻分泌物可污染饲料和饮水,从而感染健康禽。康复禽持续带菌可达数月。野鸟、啮齿类动物及其污染物可传播该病菌。

易感动物

各种年龄和不同种类的家禽和野鸟都可感染禽霍乱,但火最为易感,数日内可致全群或半数死亡。鸡的易感性也很强,鸭、鹅、雉鸡、鸽及其他野禽易感性稍弱。卫生条件差、营养不良、其他疾病以及许多应激因素都可促使禽群暴发此病。

症状

1.急性型

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在产蛋箱内或地面上见到死禽可能是最初的症状,随后死亡率剧增,如不治疗,死亡率可达50%。有时死前数小时才出现临床症状,病禽表现为精神沉郁,厌食,呼吸道罗音,口流粘液,肉髯肿胀、变紫色(发绀),鼻腔排出粘液性分泌物,绿色水样腹泻。

2.慢性型

多由急性病例转化而来,或由毒力较弱的菌株感染所致。多呈局部感染,常见关节肿胀,跛行,冠、肉垂和窦肿胀,呼吸困难,头发绀。有些病禽表现为斜颈或腹泻。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的病禽全身充血,心脏脂肪处、浆膜和粘膜上以及腹腔脂肪处出现斑状出血,肠道发炎,十二指肠出血、淤血,肺充血、出血及炎性病变。在腹膜内可见到卵黄,或在病死产蛋鸡的输卵管内见到几乎完全成形的鸡蛋。肿大的肝脏上可见众多细小的灰白色坏死灶。

慢性病例以局部感染为特征,病变常见于呼吸道(如窦和肺)。在结膜囊内、眶下窦内和肉垂常可见到干酪样渗出物。在受感染的关节囊内有粘液性渗出物。肠道发炎,整个内脏器官和组织上可见多量斑状出血。

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特征、症状和病变可疑为本病。取肝或血压(或抹)片,革兰氏染色发现两极浓染的短杆菌,可作为快速的推断性诊断。慢性感染可用琼脂扩散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和血清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诊断。本病的确诊仍需进行细菌分离和鉴定。在鸡和火鸡,应注意与速发性内脏型新城疫、急性大肠杆菌病、丹毒和磺胺中毒等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

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或红霉素等)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停药后死亡率可能还会恢复。一般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灭活疫苗免疫接种,这样在停药后,禽只仍有主动免疫保护作用。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及环境卫生,鸡舍定期消毒,避免或尽可能减少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在接近开产时。采用多价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灭活疫苗免疫易感禽群,可有效预防本病。弱毒活疫苗也可用于本病的免疫接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