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老年病及其注意事项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人口与婚育知识手册》第262页(13876字)

天津市对中老年女职工普查中发现50~59岁的职工发病率最高。这是1980年后的普查,代表了当前的情况。因此,在中老年中,在更年期必须重点防治下述四种中老年的常见多发病。

(一)更年期心血管病的防治

大量资料说明,更年期前,妇女的冠心病发病率比同龄男性低。但是,50岁以后急剧增高,与男性几乎无差别。美国着名学者高尔登对2873名妇女随访24年,在绝经前只一例发生心肌梗塞,而绝经后,即使年龄未到55岁,不论自然绝经或手术绝经,40%患有冠心病。

妇女绝经后雌激素减少。检查患者绝经前后的血清脂质变化,发现雌激素与血脂有关。西方国家普查的结果发现,胆固醇的含量随着年龄增加,人血清胆固醇含量也增高。男性在50~60岁达高峰,随后下降。女性绝经前与男性数值相接近,但绝经后,显着增高,超过男性。上海郊区对妇女进行普查的结果说明,更年期绝经后妇女血胆固醇虽无明显变化,但比同龄男性显着增高。多数国家的检查结果表明,绝经后妇女甘油三酯含量较绝经前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两种极易透过损伤的动脉内膜而沉着于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颗粒小,能自由进出正常动脉管壁,不仅不会沉积于动脉内壁而能运载动脉壁中的胆固醇到肝脏,进行代谢,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在绝经前妇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高于同龄的男性,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与男性相仿。因此,绝经前妇女心血管病较少,是可能由于雌激素作用,使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增高所致。但已有心血管病的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不太好。在天津市中心附属医院实验室,测定绝经期前后妇女血中前列环素及血栓素,并无显着的差异,而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血浆中前列环素明显下降,而血栓素明显升高。应用雌激素后,前列腺素有所升高,但血栓素没有明显降低,有时略有升高。因此,已有心血管病变患者,加用雌激素并不理想。

更年期妇女为了防止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饮食

随着年龄增长,体内基础代谢功能下降,体力活动也相应减少,热量的摄入必须限制,以防止身体过于肥胖。如果以20~29岁摄入的热量为标准,则40~49岁应减少5%;50~59岁应减少10%;60~69岁应减少20%;到老年后,即70岁以上应减少30%。食物的搭配,也应注意。碳水化合物以谷类为主,甜食应加以限制,以防过于肥胖。脂肪以植物脂肪为主,蛋白质每天每公斤体重进食0.9~1.0克。蔬菜有纤维素及维生素必须进食。饮食以清淡少盐为佳,每日食盐在5克以下,对合并高血压妇女更应注意钙的摄入,缺钙也引起血压高。钾盐也应相应提高。

2.适当增加活动

锻炼可以提高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适当的活动可以提高机体防御动脉硬化的能力,增强肌体。有人对22位肥胖妇女经17周的竞走训练后,体重减轻4.2公斤,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内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内含量提高。目前国内开展气功锻炼,也是一种提高体质、防止疾病的很好方法。

3.精神因素影响

精神紧张可引起间隙性血压增高,使血中儿茶酚胺和游离脂肪酸有所增高而引起血管硬化。更年期妇女应当锻炼身心,在此身体生理上发生变化而社会条件也发生变化的时期内,注意修养,防止精神紧张,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气功锻炼不但可以适当增加活动,也有助于缓解精神紧张,使精神上得到休息与调节,有利身心健康。

4.其他因素

应当避免吸烟与饮酒。可喝小量淡浓度的饮料,但目前市场出售的酒中酒精浓度一般都较高,不宜饮用。吸烟时,烟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可使局部动脉内膜损伤,脂质易于沉积。吸烟也使血中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易使血管硬化。

对高血脂症的妇女除了上述注意外,还应服用降血脂药物,但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另外中药山楂对降血脂亦有帮助,并无毒性无副作用,可以长期饮用山楂水。

对已有心血管病的患者,应当作心电图,由心脏科医师积极治疗,适当休息。但在思想上应当放松,治疗效果一般比较好。

(二)更年期恶性肿瘤的预防

更年期是恶性肿瘤多发的时期,如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结肠癌、肺癌等,应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乳腺癌对45岁以上有家族史的妇女危险性有增加。但只要提高警惕,每半年自查一次,乳腺癌是容易防治的。自我检查时,以手平扪乳腺,若发现有肿块,立即找医师,切片作活检。一般乳腺上肿块有20%恶变机会,早期切除可以仿止恶变。早期发现,进行积极治疗,效果较好。

宫颈癌现在已完全可以避免。35岁以上妇女每年或每二年作一次阴道涂片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治愈率为100%。绝经后有出血者,应当立即去医院检查。白带多及有宫颈炎的患者,应当治疗。宫颈糜烂可以用电烙治愈。目前宫颈癌只要本人及有关单位重视,完全可以防治。

卵巢癌亦在此期比较多见。病人抵抗力弱,有自觉疲乏感,需要注意。每年作一次妇科检查,必要时作B超检查,可以较早发现及治疗。

子宫内膜腺癌的防治在近年来比较注意。对于无排卵的子宫出血,应当定期以黄体酮加以对抗和撤退出血。为防止绝经后子宫内膜腺癌,最近有不少报导,于绝经后定期应用孕激素以撤退或对抗宫内雌激素的影响,以防止绝经后出现子宫内膜腺癌。现在,有子宫内吸片或刮片作涂片,检查子宫内膜细胞的方法,以除外子宫内膜腺癌的诊断。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子宫内膜腺癌预后是较好的。

外阴癌是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对外阴白斑或慢性溃疡进行活检以除外,应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结肠癌的发生,近年来有所增加。对年龄大、进食纤维素较少、胃肠功能减低、易便秘的妇女应当加以警惕,定期检查。平日粪便中有排血、粘液,应进一步找医生检查,以除外此病。平日注意多进食粗粮、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肺癌近年来也有上升。吸烟常是引起肺癌的原因,但与空气污染也有关系。在预防上应禁烟,定期照胸大片,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更年期综合征的防治

更年期为妇女从生殖阶段过渡到非生殖阶段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体内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若顺利度过可以健康地进入老年期。但有时可出现症状,名为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分为两大类:

1.雌激素减低,引起内分泌的变化

早期症状为月经不规则、潮热、出汗(常发生在夜间)。晚期症状为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第二性征消失,皮肤和血管系统的变化所引起的症状。外阴阴道方面可引起外阴搔痒、阴道口狭窄、性交疼痛、阴道血性分泌物。尿道膀胱方面,可引起尿频、尿急、尿失禁。子宫及盆底组织方面,可引起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皮肤及粘膜方面,可引起皮肤干燥、搔痒、失去弹性及柔性,易受损伤。毛发干或脱落,面部出现少量细毛,唇上方也见毛增加,如胡须。口干、声音变粗。皮肤变薄,皮下胶原组织减少。心血管方面,可见心悸,有时有心绞痛。骨骼系统,可见患者主诉腰背疼痛,易有腕骨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或股骨颈骨折。乳房开始萎缩,质变软而下垂。上述症状可用性激素治疗而缓解病情。

2.非特殊性症状,属于心理或精神方面症状

更年期妇女可有疲倦、精力减退、精力不集中、表情冷漠;可以有头痛、头晕症状,有时易激动,有时表现抑郁。患者也可以表示焦虑、紧张或忧虑。患者常常失眠、情绪易波动、喜怒无常、性欲也有改变。患者的精神症状有三方面表现:焦虑的心理反应;悲观的心理反应,严重时有自杀的思想或行动;个性及行为的改变。

以上症状,在严重时,应当与精神病加以区别,以有利于治疗。更年期症状近年来也认为与神经介质内啡呔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

根据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说明更年期综合征需要治疗,严重的患者需要休息或住院治疗。其治疗可分两方面进行。对第一大类症状,需要以雌激素进行治疗及对症治疗。雌激素治疗在国外应用结合雌激素0.625毫克/日,疗效显着。国内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应用乙烯雌酚,开始剂量为0.1毫克/日,一周后改为0.1毫克,一周一次。应用效果良好,适用于国内进行。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雌三醇醚口服片亦可以应用,2毫克片剂每日一次。乙炔雌二醇在国内也有供应,以0.005毫克每周一次为宜。无口服药也可用注射药物。在雌激素的应用中,每半年以孕激素给予对抗,可以防止雌激素的不良反应,对更年期综合征也有效益。应用剂量可用安宫黄体酮2毫克,每日一次,共3~5天,或应用10毫克,每日一次,共3天;也可用注射黄体酮10毫克,每日一次,共3天。在雌激素孕激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不宜应用时可用睾丸素。甲基睾丸素5毫克,每日一次,共3天,以后每周一次,共4周,再作观察。少剂量应用的优点是不发生子宫出血,患者不会恐慌。在应用雌激素时,对其他症状可以对症治疗,如维生素E,每日口服50~100毫克,可使精神好转,减少疲倦乏力感。应用维生素C对患者亦有好处。在有尿频、尿急、尿痛时,加用消炎药物。有心悸症状时加用安定。

第二方面的治疗是针对第二大类的神经精神系统的症状。这些症状应用性激素后常会有明显的好转,再配合对症治疗,如失眠给予安眠的安定等。但这些症状还应用心理治疗,推迟心理的衰老。要求患者在防治上坚持以下几点:①科学地安排和正确地对待日常一切活动,要有毅力,意志坚强,保持生活规律化。②劳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每天坚持一定的劳动或干家务活。实在疲乏可以养些花,既增加情趣,又有一定的活动量。③要使患者精神有所寄托。④要注意性格的陶冶,用微笑对待一切不称心的人和事。

(四)骨质疏松症

1.骨质疏松症防治的意义

许多人没有听说过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但它是一种最常见的骨科病。骨质疏松症是骨质变薄,使骨骼变弱易于骨折。往往有的老年妇女没有明显的外伤,就发生股骨颈骨折,就是这种病的一个表现。

美国内分泌专家雷兹(Riggs)提出骨质疏松症分两类:第一类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2年左右开始发生,有5~10%妇女患此症。它的主要特点是骨小梁大量的、不成比例地减少。患者易发生脊柱压缩性骨折或老年妇女驼背的典型症状。第二类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年老的男子和女子均可以发生,而妇女更为多见。此症是由与年龄有关的骨质日渐减少而造成的,常可见到骨皮质与骨小梁成比例地减少。此症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因此,绝经后早期要防止第一类骨质疏松症,以后要防止第二类。

绝经后妇女中,每4个中就有1个发生脊柱骨质疏松症,其中部分妇女发生股骨颈骨折。美国每年发生骨质疏松症而有股骨颈骨折者达20万人左右,1985年美国的一个统计表明,45岁以上妇女发生股骨颈骨折者达247000人,其中12~20%由于长期卧床,出现合并症,直接、间接地造成死亡,而存活者只有三分之一能恢复正常活动。除了个人花费大外,全国用于治疗费用达天文学数字。因此,骨质疏松症引起各国学术界的重视。

1940年,美国医学专家奥勃特(A1bright)首先提出妇女骨质疏松症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有关。最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进行一项大规模的调查,发现白人妇女在40~44岁股骨颈骨折开始急剧上升,比一般认识要早15~20年。44岁之后,发病率几乎是持续不断地上升。根据1974~1979年美国全国各医院出院资料统计,这期间共分析7278名股骨颈骨折病人,按年龄每5年一组,并把男、女、黑人、白人分别统计。根据统计,50岁以后,每隔5~6年危险性增加1倍。白人妇女股骨颈骨折为男子的2倍,也为黑人妇女的2倍。而股骨颈骨折发病率所以高,是由于白人妇女发病率开始升高比白人男子及黑人妇女早5年而引起。白人妇女每10万人中在35~39岁有3人骨折,而40~44岁就增加到22人。因此,美国老年病流行病学家提出将白人妇女股骨颈骨折发病率上升推迟5年,可使这组高危病人总数减少一半。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青春期就开始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尽可能增加骨质的矿化和强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目前已有方法可以监测骨质疏松症,并且不论哪个年龄的人,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和改变生活方式,都可以减少发生或缓解这种病。当医生诊断有骨质疏松症后,仍可以减少骨质的继续疏松,可以进行治疗。下述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骨质疏松症及其防治。

2.骨的结构与骨质矿化减少的病理

若要了解骨质疏松的病理,首先要了解骨的正常结构。骨的外层是较厚且硬的骨皮质,骨皮质的内层是海绵样结构。海绵是由细的硬骨组成的名为骨小梁网状物所形成的,其中的空间充满了血管血液及骨髓组织。

骨质疏松时,首先骨小梁减少,骨小梁间空间加大,骨内层减少。当骨质疏松逐渐严重时,骨皮质变薄,骨骼变弱。即使没有车祸或摔跤,骨质疏松的骨也很容易发生骨折。

体内的骨也是活的组织,它不断地形成,也不断地被吸收。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体内的骨也在不断变化,经过一个生长阶段,然后进入老年阶段。年轻时,形成的新骨比吸收的骨质为多,骨内层海绵层及骨皮质的结构都可以增大、增粗,一般骨质的生长直到35岁至40岁左右。当新的骨组织的形成不足以抵消骨的吸收时,人体内的骨质逐渐变薄变弱。骨质的损失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是一个自然的趋势。骨质疏松是年老的必然现象。

让我们进一步看看正常的骨细胞代谢。骨组织是一个不断更新的组织。更新包括三个过程:(1)由成骨细胞合成胶原组织为骨前体;(2)胶原矿化形成钙化的骨;(3)由破骨细胞起作用,使钙化的骨破坏、被吸收。骨的形成是骨前体和矿化的总和,骨组织继续破坏和修复。破骨细胞吸收钙化骨,形成50~250微米直径的腔,成骨细胞形成骨前体,当骨前体生长到10~15微米厚时,矿化就开始,逐渐形成新的单位。正常情况下,此过程要4个月。由于这个过程很慢,因此,从骨外形上不能在一两天内看到有明显的改变。新的骨形成而同时在别的区域骨质被吸收,从整体上,还维持骨的外形。

当骨质更新不平衡时,可有病理现象出现。骨质可以损失,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的损失有两种可能:一是破骨细胞吸收过多。快速吸收,增加骨髓腔,引起穿透,骨结构可以断开。二是成骨细胞不完全填补,慢性损失。这类可引起骨质的单纯变薄,骨强度减弱。损失的速度和骨强度有关。

绝经后常见的骨质疏松症,主要的病理是骨的吸收大于骨的形成所引起的骨质减少。骨质减少包括骨矿化减少和胶原减少两个方面。当骨质减少到不足以维持正常骨骼的结构,骨折及骨骼病症状就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就是这种状态。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绝经研究科研小组,建议以相应性别的年轻健康成人作为正常骨密度的标准,骨密度若低于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以上,应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3.绝经后为什么发生骨质疏松症

男女年老时骨质均能逐渐减少,这是正常的老年的过程。更新和骨形成的能力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引起了骨质逐渐损失。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对饮食中钙的吸收能力减弱,可能是一个因素。但有许多其他因素,使妇女产生骨质疏松症多于男子。

(1)骨质 男子常常比妇女个子高大,男子的骨骼也比妇女粗大。正常年老的过程,骨质也逐渐损失。但由于男子基础好,虽然损失一部分骨质,还不致于达到骨质过于薄,引起骨折的危险,不致于达到骨质很脆的程度。妇女往往骨骼较小,骨质原来基础较薄。当骨质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损失时,相对的骨质损失就多,而同样的骨质损失,可能妇女已发生骨质疏松而男子并未发生影响。因此,较为瘦小的妇女,骨质较小的易于得骨质疏松症,而较高大妇女,骨骼较粗的,象男子一样,可以损失部分骨质而不影响大局,粗壮的妇女得骨质疏松症较少。

(2)雌激素的影响 许多年来,科学家注意到,虽然骨质减少是男子和妇女年老的必然趋势,但是妇女绝经后骨质损失快。许多研究说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虽然,雌激素可以保护骨质损失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白,但事实表明,绝经后包括手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因此,称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手术切除卵巢的手术绝经者及用其他治疗(如X光)使卵巢不发生功能的妇女中常见。这种妇女也叫早期绝经者。因此,绝经后妇女,有必要防止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对骨质的保护作用至今尚未明白。骨组织上至今未发现有雌激素的受体,因此,并无直接的作用。奥勃特最初认为雌激素水平降低时,骨形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现在认为骨质疏松并不是钙代谢紊乱,而是由于骨基质萎缩所造成的。许多学者认为,绝经后雌激素缺乏,骨钙吸收增加,导致骨质疏松。雷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而引起脊柱压缩性骨折妇女进行了雌激素治疗的研究。他于治疗前后,给病人取髂脊活检,发现治疗前,骨质吸收比无骨质疏松症的妇女明显增加;而治疗后,所有患者骨吸收率恢复至正常范围。在治疗前后骨形成并无明显差异。雌激素治疗后,患者的尿钙、尿羟脯氨酸的排出减少,推测患者治疗后骨吸收减少了。Brincat发现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的病症,可引起皮肤胶原含量显着增多,因而认为绝经后尿羟脯氨酸增多,可能主要来自皮肤胶原的分解。绝经后骨质减少,可能是由于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先于骨质吸收的增加。美国妇科内分泌专家犹廷推测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改变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敏感性。为维持较恒定的血钙浓度,PTH动员骨钙进入血浆,增加肾小管对钙的再吸收。由于骨钙进入血液,骨吸收增加,骨质发生疏松。有的学者认为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降钙素分泌减少,降钙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弱。也有人认为雌激素缺乏,使1,25(OH)2D3合成减少,因而肠钙吸收减少,血钙也少,使骨钙进入血液。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因素很多,原因复杂,但绝经后妇女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事实,必须加以预防。

4.哪类妇女易得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妇女几乎每4个人中有1人得骨质疏松症,因此很难说哪类妇女易患骨质疏松症,但有些因素可以增加得此症的风险,归纳如下:

(1)瘦弱纤细的妇女 过重的妇女似乎比瘦小妇女损失骨质少。但过重的绝经后妇女可发生其他问题,如高血压等。

(2)个子小,骨骼小的妇女。

(3)白种妇女及东方妇女比黑人妇女更易得骨质疏松症。

(4)手术切除卵巢或放射治疗消除卵巢功能的妇女,比自然绝经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5)不孕妇女,绝经后更易得骨质疏松症。

(6)有家族骨质疏松症病史的妇女,如母、祖母、姊妹有此症者。

(7)低钙饮食的妇女。

(8)吸烟的妇女。

(9)锻炼少的妇女。

(10)饮酒过多的妇女。

若有上述病史,她得骨质疏松症的机会大于其他人。这并非认为她必得此症,而是本人及其医生应当对此引起警惕,注意是否有不能解释的后背痛,并常常在休息后消失的背痛,有时觉背部二肩间累,也需注意身高有无身高缩短的现象,这是骨质疏松的初期表现。妇女有上述病史,应当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多锻炼,增加多钙饮食以防止此症的发生。

5.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可以简单地改变生活方式,以下是4项简单方法:

(1)饮食中增加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 绝经后,体内需要更多的钙,每日需要摄入1400毫克的钙。但是一般45岁以上妇女,每日摄入饮食中的钙约为450毫克。最好的方法是改变饮食,进食更多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绿色蔬菜。半斤奶约含290毫克钙,并含有维生素D,维生素D可帮助钙的吸收。若饮食不足,则必须增加钙片及维生素D。维生素D每日至少400单位,以帮助钙的吸收。

钙在低雌激素状态下,不能维持平衡,必须增加每日钙的摄入量。绝经前妇女一般每日需钙1000毫克元素钙,围绝经期(即绝经前后期)约每日需1200毫克元素钙。绝经后需要1400毫克元素钙。40~65岁妇女平均每日饮食摄入450~600毫克元素钙,应补充750~1000毫克元素钙。年龄大后往往胃酸过少,用弱酸性的碳酸钙或枸橼酸钙比较好。

妇女骨质高峰在35岁,35岁后骨质生理性损失随年龄而增加。绝经后的3~6年为骨质损失加速期,至65岁骨质损失率下降。因此,在绝经后几年应重点防止骨质疏松症,需要更多钙量,但绝经前及35岁前应当有足够的钙供给,使骨质基础较好,才能使生理性骨质损失不致造成骨质疏松。65岁后虽然骨质损失率下降,但随年龄的生理性骨损失依然存在,钙的补充仍是重要的。

(2)锻炼 锻炼可以减少绝经后的骨质损失率。晨起跑步、骑自行车、打球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每日步行半小时也是很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游泳虽不是很好的锻炼方法,但对已有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比较安全。

锻炼可以加强肌肉和骨骼功能。黑人骨质疏松少,是由于他们肌肉发达,锻炼多。为了预防骨质疏松,锻炼最好在中年时就开始。当然,不论任何年龄开始都是有益的。锻炼可以增加骨内矿物质含量,也可增加并刺激成骨,促使更新和骨形成加速,使骨基质和胶原增加,但并不增加钙的含量,所以必须配合食用含钙多的食品才有作用。

(3)禁烟 吸烟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有关。吸烟妇女比不吸烟妇女骨损失更快。近乎四分之三妇女有骨质疏松者同时为吸烟患者。吸烟的危害目前已渐渐明了。吸烟与几种癌及心血管疾病有关,吸烟与骨质疏松也有关。因此,戒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利。

(4)戒酒 少量饮酒对骨质疏松并没有很多的影响,但若饮酒过多,可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若有大量饮酒的习惯,应当戒除,以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虽然骨的生理及骨质疏松症是较复杂的,影响因素也很多,但是,临床上妇科医生常面对三个问题:①如何帮助妇女在绝经前获得更多的骨质;②鉴别谁易患骨质疏松症或有骨折危险者;③建议改变生活方式以减慢绝经后的骨质损失。目前已有检测骨密度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使用骨密度测量仪。目前已有国产仪器用少量同位素的射线查看前臂钙密度即相当于骨密度。其次,用常规方法照X光片可以看出,但是灵敏度低,小的变化看不出来,发现时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了。

在药物预防或预防性治疗方面,目前常用联合治疗的方法,因为药物多有协同作用。

①雌激素加钙预防性治疗 雌激素可以调节绝经后钙代谢的变化,使正常及骨质疏松病人钙代谢过程变慢。应用0.625毫克结合雌激素可维持钙正常平衡,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与对照组对比,给雌激素的一组比对照组骨质损失明显减少,84位对照组有7个骨折,而给雌激素组84位没有骨折。二组是经过10年观察的,在绝经后3年内补给雌激素的一组,骨质有增加,而3年后补给雌激素者虽骨质损失减少比对照组为少,但亦有骨质的损失。近年的发展是应用结合雌激素量逐渐减少。每日0.625毫克可以维持钙平衡。最近报告0.3毫克结合雌激素加每日1500毫克元素钙,与不治疗组对比,骨质损失明显减少。这样治法并不发生月经。乙炔雌二醇也有应用,应用量可减至0.005毫克,每日一次。

②雌激素加锻炼 雌激素不能增加骨质,只能减少骨损失,长期应用抑制破骨细胞。锻炼能刺激骨的形成。因此,二者一起应用可以互相补偿。手术后绝经病人加强锻炼,与对照组对比,1年后,锻炼的一组,呼吸系统肌有改善,肺活量增加,骨质也增加8.6%。单用雌激素与对照组对比,骨质增加2.6%,比雌激素加锻炼效果为差,但也有显着性。

③雌激素对孕激素 孕激素有抗骨吸收作用,对骨上肾上腺皮质受体有对抗作用。在雌激素有禁忌的情况下,如乳腺癌,可以单用孕激素。但是孕激素可抑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人建议每日用雌激素0.625mg加上安宫黄体酮2毫克,或周期性应用,每日0.625毫克结合雌激素,每月后2周加用安宫黄体酮5毫克。

在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骨的强度及骨损失的速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绝经期的骨质密度是今后20~30年最好的预测者。应用雌激素治疗,愈早愈好,最好在绝经后3年内,以防丢失骨质太多,但何时均不为晚。从应用持续年限而论,若无禁忌,一般应用至65岁。此时应再作骨密度检查,若很低则可以继续服用。绝经后5~6年内骨质损失快,然后损失慢下来,至65岁以后与男性骨损失率相同。具体停止服用日期,尚无明确的结论。

6.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若妇女已患有骨质疏松症,为不使疾病发展,仍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即每日进食足够量的钙和维生素D;每日进行适当的锻炼;不吸烟;不饮酒。

药物治疗方面必须按医生的处方治疗,不能随意自行服药。治疗上分两种方法,即抑制骨的吸收和刺激骨的形成。而后者可使骨质增加5~30%/年。抑制骨质吸收用以下药物:雌激素、降钙素,高剂量钙治疗和双磷酸盐。刺激骨形成可用氟化钠、生长激素和甲状旁腺素。有人建议用几种药物连贯治疗。在美国,以上药物除了雌激素与降钙素外,均未得到其行政领导、食物与药物管理局的许可。

(1)降钙素 降钙素是甲状腺C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共32个氨基酸,为血浆钙浓度增高时反应性的分泌。它直接作用于骨细胞,抑制骨吸收。它在钙的内环境稳定上并不起主要作用。它对伯哲氏病患者的骨及恶性肿瘤中高血钙症有作用。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有三个问题:①单独应用易引起继发性高甲状旁腺素,应同时服钙以预防之。②用钙和降钙素使骨吸收减少,但骨形成也减少。因此,治疗后每年骨密度增加不足2%。③治疗2年后,产生抗降钙素抗体。因药物中第16~32个氨基酸与人不同,引起抗体产生。抗体滴度与治疗时间有关。在伯哲氏病中,这些抗体使降钙素作用被阻。

有人用周期性加入降钙素治疗,并用口服磷盐(每日1.5克)刺激骨的形成。这样在减少骨吸收的同时,不减少骨的形成。患者每21天应用5天。使骨小梁的容积(在髂脊部位)每6个月增加30~40%。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增加,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表明有骨形成。

降钙素的应用尚有三个缺点:①价格贵。②副作用大:长期应用约半数病人会有局部刺痒,10~20%病人有恶心、呕吐及头痛。为减轻副作用,可在睡前应用。③进入途径问题:注射不方便且有局部副作用,现在可以从鼻粘膜吸入,但剂量要大。目前降钙素只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应用雌激素的更换药。

(2)噻嗪类利尿剂(Thiazide) 这类利尿剂增加肾的再吸收钙。在男性高血压用此药治疗后,骨密度有增高。绝经后妇女在应用中,发现可以减少尿钙排出,减慢骨质疏松达6个月,以后的骨损失又恢复。但钙的吸收也减少,血清维生素D水平也降低。因此,此药有暂时的作用,对骨质疏松治疗仍解决不了问题。

(3)氟化钠 一般饮食中每日进食氟1~2毫克。它很易吸收,吸收率大于90%。一半留骨内,一半经尿排泄。骨骼中的氟与血中氟在生化上是平衡的。服用过多的氟,如2~4毫克/日,会引起牙斑。中度增加氟量8毫克/日,在X光片上表现为骨硬化。每日10毫克以上的氟化钠,引起骨密度增加、神经合并症、骨过度增生、骨关节炎及韧带钙化。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使骨在X光片上表现为骨硬化而不发生神经合并症及骨关节炎韧带钙化。但经氟化物治疗的病人的骨活检表示骨形成有增加,但矿化很差,加入钙后,有部分好转。目前在美国几家大医院应用氟化钠和钙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使骨小梁在一年内增加5~30%,骨质继续增加到4年。单用钙治疗,与对照组比较,一年可减少脊椎骨折50%。用钙及氟,或钙与雌激素可减少脊椎骨折,发生的骨折仅为对照组的四分之一。但氟化物治疗,19%病人有胃肠道反应,包括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甚至胃肠出血。这些反应可用钙来改善,但钙抑制氟化物,因此氟化物剂量需增加25%。

(4)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有19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激素。生长激素对成骨细胞的刺激作用对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生长激素开始治疗时有效,但大量应用后反使骨密度下降,但此药物抗原性很小,应用没有危险,有利于连贯治疗。

(5)甲状旁腺激素PTH PTH是由8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由甲状旁腺分泌。PTH使肾小管增加钙的再吸收,减少磷的再吸收,刺激肾产生1,25双羟维生素D3,调节钙在肠中的吸收。PTH对骨的作用复杂,目前还不完全清楚。长期治疗引起骨质形成增加,成骨细胞增加,并延长其生命活性的时间在进行低剂量PTH的动物实验中,骨小梁也增加。希望PTH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但目前价贵,必须注射,不易普及。

最近应用连贯治疗ADFR,激活破骨细胞的吸收骨,激活成骨细胞,填以胶原,加以矿化,序贯需要4月完成,称为再组成周期。应用PTH刺激活性,用CT降钙素减少吸收,用氟化钠使骨形成。应用6~7周期,在髂脊处活检发现有大量骨小梁增加,但目前尚无成熟报导。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可以预防和治疗。在防止骨质疏松症及减慢它的发展上有许多简单的方法,如饮食及锻炼,在防止此病上对不同年龄均有效。若已诊断有骨质疏松症,用药必须有医生处方,不要自己随意服用。个人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增加饮食中的钙。在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骨质疏松症的威胁可以预防及减轻。

以上是更年期应防治的四大类疾病。其他如定期体检,对肥胖患者注意血压、查尿糖、防治高血压、糖尿病。对消瘦脾气暴躁者需注意甲状腺机能亢进。国外提倡65岁以上老人每年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防肺炎。更年期妇女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