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的发病因素与预防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口腔卫生保健手册》第154页(1740字)
龋病是近代人类的重要疾病之一,从患者人数以及人类社会为其付出的代价来说,龋病的危害性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龋病俗称“虫牙”,实际上龋病并没有虫子。龋病的发病因素很复杂,但其中有三大因素起重要的作用,即致龋的细菌、致龋的饮食和易感的牙齿。目前认为最主要的致龋的细菌是变形链球菌;致龋的饮食是碳水化合物,即糖和淀粉;易感的牙齿是指发育上有缺陷的牙齿或牙齿上有薄弱的地方,例如牙釉质发育不全或牙齿表面有深陷的小窝和沟裂。
牙齿萌出于口腔以后,牙齿表面就立即有牙菌斑黏附。牙菌斑是一种稠密的、不定型的、牢固地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性薄膜。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能将食物中的糖和淀粉发酵产生有机酸,酸长期作用于牙齿,会使牙齿脱矿,逐步形成龋病。
目前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精制食品的引进、食糖量的增加,而没能及时地、普遍地采取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因此龋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上海的调查资料充分说明了幼儿期乳牙龋病的发展趋势。一岁年龄组的患龋率由1981年的4.29%上升到1990年的8.33%,六岁年龄组由1980年的81.90%上升到1990年的88.70%。
要降低龋病的患病率,唯一的方法是在口腔科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综合的预防保健措施。现将龋病的预防方法简述如下:
1.刷牙。刷牙是保持口腔卫生的最基本的方法。有效地刷牙可以清除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而起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因此,家长要使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2.氟化物。氟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氟可以增强牙齿和骨骼的结构,还具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因此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最常用的是含氟牙膏,还有氟化水源、氟片、含氟漱口液等。
3.窝沟封闭剂。双尖牙和磨牙的咀嚼面有许多微细的窝沟,窝沟内部有微生物和食物残屑。由于窝沟太细,牙刷毛只能进入窝沟的1/4,而不能达到窝沟的底部,不能清除窝沟内的微生物和食物残屑,因此磨牙的咀嚼面容易发生窝沟龋。窝沟封闭剂是一种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使用这种材料封闭双尖牙和磨牙咀嚼面的窝沟,可以防止微生物和食物碎屑在窝沟的堆积,从而可以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4.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于牙齿的饮食基本可分为4大类:(1)五谷杂粮、豆类,(2)奶及其奶制品,(3)鱼、肉、蛋,(4)蔬菜、瓜果。这些食物除了含有大量的天然的营养成份外,象粗粮、蔬菜、瓜果等粗糙的食物还有助于发挥咀嚼功能、促进唾液的分泌、有利儿童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对牙周组织的健康和牙面的清洁作用是有益的。而糖果、甜饮料和其它含糖的精制食品对牙齿有害。儿童从小应养成少吃甜食和零食,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自幼还应养成不含奶瓶睡觉的好习惯。吃零食时,应选择花生米、去了皮的瓜子、爆玉米花(不含糖)、炸土豆片、瓜果、牛奶等有益于牙齿的食品。吃零食后还应刷牙或漱口。
此外,妊娠期的饮食卫生也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幼儿的第一颗乳牙的牙胚是在母亲妊娠的第六周开始形成的。在婴儿出生时,颌骨内已有20颗乳牙的牙冠形成。这20颗乳牙的牙冠是在母亲妊娠期间发生、发育和钙化的。因此,妇女在妊娠期要注意营养,增加一些富于蛋白质、钙、磷和各种维生素的饮食。
5.定期检查。龋病在开始形成时,没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的感觉。本身并不知道自己有龋齿。病人往往在龋齿继续发展、出现剧烈的、疼痛时才来看病。这时牙髓已被侵犯,治疗过程就复杂得多了。如果能进行定期检查,龋病在开始形成时,就能被发现。治疗起来就简单多了,一次即可治好。我们建议在孩子一周岁时进行第一次检查,以后每六个月检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