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食癖(啄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615页(1768字)
鸡异食癖又称恶食癖或啄癖,是指鸡群之间互相啄食羽毛或组织器官等的疾病。是由于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的综合征。一般表现为食肉癖、啄肛癖、啄羽癖、啄蛋癖、啄头癖和啄趾癖等。
一、诊检要点
(一)病因
引起鸡群发病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由管理不善、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光线过强、营养不平衡,饲料中蛋白质水平低,缺乏含硫氨基酸,体表有寄生虫和其他方面的缺陷而引起。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日粮中某些蛋白质和氨基酸缺乏,往往是鸡等家禽发生啄肛癖的根源。鸡啄羽癖可能与含硫氨基酸缺乏有关。
2.钠、铜、钴、锰、钙、铁、硫和锌等矿物质不足,都可能成为异食癖的病因,尤其是钠盐不足,使家禽喜啄食带咸性的血迹等。
3.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和泛酸缺乏。
4.饲养管理不当:饮食不足,饲养密度过大,光照太强,外伤出血,断喙不当(太长)等。
5.出现脱肛:矮胖鸡产蛋时易出现脱肛,泄殖腔外突。或因产蛋后突出的泄殖腔还未缩回,即被同群鸡啄食。
6.鸡群中有疥螨病、羽虱外寄生虫病,以及皮肤外伤感染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二)临床症状
鸡群中异食癖常见以下几种:
1.食肉癖 是最常见的一种恶癖,同群鸡互相攻击,发生伤害或者死亡后,一部分尸体被攻击者吃掉。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生。
2.啄肛癖 一般见于高产鸡群,当异常巨大的卵排出时,造成泄殖腔组织脱垂或撕裂,同群鸡见到鲜红的组织,就会啄食,造成鸡的肛门受伤或出血,严重时直肠脱出,引起死亡。
3.啄羽(毛)癖 多发生于换羽期的幼雏鸡和产蛋鸡,多因鸡体内缺钙或缺乏硫氨基酸或体表有寄生虫,营养和矿物质缺乏易诱发本病。鸡群中一旦发现互相啄食羽毛,就能很快广泛传播。
4.啄蛋癖 母鸡刚产下鸡蛋,便自啄其蛋或互相争啄鸡蛋,常由软壳蛋被踩碎或偶尔巢内或地面打破一个蛋开始,多因饲料缺钙或蛋白质含量不足。
5.啄头癖 公鸡打斗或鸡冠、肉髯冻伤时易诱发啄头癖。
6.啄趾癖 多见于幼鸡,常因雏鸡找不到食料,因饥饿而啄食自己或身边雏鸡的脚趾,引起脚趾出血或跛行,严重者可将趾啄断。
二、防治
防治鸡恶癖首先应到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并努力消除发生恶癖的主要原因。对患病鸡可采用以下几个防治措施:
1.立即隔离被啄食的受害鸡,并涂上紫药水等药物 平时进行适度断喙,在所有矫治啄癖的方法中,断喙是最有效的一种。严重的互吃恶癖,可在鸡舍内暂时换上红色灯泡或窗户上挂上红布帘子,使舍内形成一种红色光线。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和2%~3%的石膏粉或硫酸钠1%,3天后再改为0.1%,连用5天,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加强饲养管理 注重鸡群各日龄段的发育,提高整齐度,使体成熟和性成熟相统一,减少矮胖鸡。
3.饲料营养要平稳固衡 供应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4.防治传染病、寄生虫、代谢病 减少对泄殖腔的发痒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