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针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实用动物针灸手册》第35页(1355字)
使用宽针和三棱针等针具在畜体的血针穴位上施针,刺破穴部浅表静脉(丛)使之出血,从而达到泻热排毒、活血消肿、防治疾病的目的,称为血针疗法。
(一)术前准备
为了快速准确地刺破穴部血管并达到适宜的出血量,动物的保定非常关键。所以应根据施针穴位采取不同的保定体位,以使血管怒张。如针三江、太阳等穴宜用低头保定法,针刺胸堂穴宜用昂头保定法,所谓“低头看三江,抬头看胸堂”。针刺颈脉穴宜在穴后方按压或上颈绳使颈静脉显露(图1.4.2)。四肢下部施血针时,宜用提肢保定法。血针因针孔较大,且在血管上施术,容易感染,因此术前应严格消毒,穴位剪毛、涂以碘酊,针具和术者手指,也应严格消毒。此外,还应备有止血器具和药品。
图1.4.2 颈脉穴针刺法
(二)操作方法
1.宽针术 首先应根据不同穴位,选取规格不同的针具,血管较粗,需出血量大,可用大、中宽针;血管细,需出血量小,可用小宽针或眉刀针。宽针持针法多用全握式、手代针锤式或用针锤、针杖持针法。一般多垂直刺入约1cm左右,以出血为准。
2.三棱针术 多用于体表浅刺,如三江、分水穴;或口腔内穴位,如通关、玉堂穴等。根据不同穴位的针刺要求和持针方法,确定针刺深度,一般以刺破穴位血管出血为度。针刺出血后,多能自行止血,或待其达到适当的出血量后,用酒精棉球轻压穴位,即可止血(图1.4.3)。
图1.4.3 通关穴针刺法
(三)注意事项
1.三棱针的针尖较细,容易折断,使用时应谨防折针。
2.宽针施术时,针刃必须与血管平行,以防切断血管(图1.4.4)。针刺出血,一般可自行止血;或者在达到适当的出血量时,令患畜活动或轻压穴位,即可止血。如出血不止时可压迫止血,必要时可用止血钳、止血药或烧烙法止血。
图1.4.4 针刃须与血管平行
3.血针穴位以刺破血管出血为度,不宜过深,以免刺穿血管,造成血肿。
4.掌握泻血量。泻血量直接影响针治效果,所谓“血针不效,血量不到”。泻血量的掌握应根据患畜体质的强弱、病证的虚实、季节气候及针刺穴位来决定。一般膘肥体壮的病畜放血量可大些,瘦弱体小的放血量宜小些;热证、实证放血量应大,寒证、虚证应少放或不放;春、夏季天气炎热时可多放,秋、冬季天气寒冷时宜少放或不放;有些穴位如分水穴,破皮见血即可。体质衰弱、孕畜、久泻、大失血的病畜,禁施血针。
5.施血针后,针孔要防止水浸、雨淋,术部宜保持清洁,以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