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草
书籍:农田杂草防除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第25页(602字)
图2-9 牛筋草
〔学名与别名〕 Eleusine indica(L.)Gaertn. 蟋蟀草。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5~90厘米。秆丛生,多铺散成盘状,斜生或仰卧,有时近直立,不易拔断。叶鞘压扁而具脊,鞘口具柔毛;叶舌短;叶片条形。花序穗状2~7枚,呈指状排列于秆顶,有时其中1或2枚单生于花序的下方;小穗含3~6花,成双行密集于穗轴的一侧;颖和稃均无芒,第一颖短于第二颖,第一外稃具3脉,有脊,脊上具狭翅,内稃短于外稃,脊上具小纤毛。颖果长卵形。
〔生物学特性〕 种子繁殖。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40℃,土壤含水量为10%~40%,土层深度为0~1厘米,而埋深3厘米以上则不发芽;同时要求有光照条件。
在我国中北部地区,5月初出苗,并很快形成第一次高峰;而后于9月初出现第二次高峰。颖果于7~10月陆续成熟,边成熟边脱落,有部分随流水、风力和动物传播。种子经冬季休眠后萌发。
〔分布与危害〕 广布全国各地。生于较湿润的荒野和农田。主要危害棉花、玉米、豆类、瓜类、薯类、花生、蔬菜、果树等作物。
上一篇:菵草
下一篇: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