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第47页(749字)

图2-24 婆婆纳

〔学名〕 Veronica didyma Tenore

〔形态特征〕 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茎自基部分枝成丛,纤细,匍匐或上升,被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叶片三角状圆形,边缘有疏钝锯齿。花序总状顶生;苞片叶状与茎叶同形,互生;花生于苞腋;花梗略短于苞叶,花后向下反折;花萼4深裂,裂片卵形;花冠淡紫色,辐状,有深红色脉纹,4裂,管部极短。蒴果近肾形,浅裂为2部;种子腹部深陷成舟状。

〔生物学特性〕 种子繁殖,种子或幼苗越冬。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8~15℃;适宜土壤含水量20%~60%,低于10%和高于90%都不萌发;适宜土层深度为1~3厘米,超过6厘米则不出苗。

在我国中北部,9~10月出苗,11月和翌年3月各有1个出苗高峰;4~5月抽薹开花,5月下旬种子渐次成熟,6月植株枯死。种子成熟后约有3个月休眠期。

婆婆纳是麦田较难防除的杂草之一。其种子较小,可随麦种、风力和水流传播。

〔分布与危害〕 分布在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及河北等地。常成小片单生或混生于较湿润的农田或路旁。常危害小麦、油菜、蔬菜等作物。此外,还是棉蚜、烟蚜的越冬寄主。

据江苏测定,在每公顷产3517.5千克的元麦田,每平方米有73~84.6株婆婆纳,每公顷减产358.5千克,即减产10.2%。

上一篇:通泉草 下一篇:农田杂草防除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