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新编会计师手册》第159页(4576字)
《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财政部依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新的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制度的行业划分
会计制度按八大行业划分,共13个会计制度。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了原国营工业、集体工业、商办工业、农办工业等几个行业会计制度,凡属制造业、加工业或生产某种产品的独立核算的企业,不分所有制和部门,一律执行该制度。
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统一了原来的国营商业、集体商业、粮食企业、供销合作企业、外贸企业、物资企业、供销企业、新华书店、烟草商业、石油商业、医药商业等十几个行业会计制度。不分外贸、内贸,凡是从事商品买卖的企业,一律适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
3.《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按大行业概念应该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航空运输、邮电等行业。但鉴于铁路、民航、邮电企业从管理体制、会计核算范围、费用结算办法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统一为一个会计制度有一定困难,故确定交通业为四个会计制度:《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交通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交通运输(民航)企业会计制度》和《邮电企业会计制度》。
4.《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统一包括了旅游饭店、旅行社、餐饮、美容美发、照相、修理等服务性企业的会计核算。
5.《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合并了原来的国营施工企业、集体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是在原《国营城市建设综合开发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考虑到近几年迅速发展的房地产开发的实际而制定的。
这两个会计制度都是有关房屋建筑物等建设产品生产、开发而进行会计核算的规定,为便于管理和企业操作,故按两个制度分别设计。
6.《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是在原《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考虑了外经、外援、外包等业务的需要设计制定的。
7.《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包括了所有归属农业部门的种植业、养植业等企业的会计核算。
8.《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包括了银行、信托、租赁、证券、财务公司等金融性企业的会计业务核算内容。但在制度的结构上,对银行、非银行会计核算的规定又有适当的区别。
鉴于保险企业的经营业务的特殊性,会计核算同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单独制定了《保险企业会计制度》,独立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之外。
二、会计制度的体例
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在吸收过去各种制度体例长处的基础上,考虑到这次改革行业会计制度的前提是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来统一和规范会计核算,而对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会计基本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会计报告的原则要求等,已发布的会计准则都有比较统一、规范的规定,因此,新的行业会计制度就没有必要重复这些内容,也无必要再单独制定分行业的“总制度”。具体来说,新会计制度包括:
1.总说明。主要对会计制度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管理权限,使用会计科目的具体要求,会计报表的报送范围,报送日期,以及会计制度的解释权、修订权、实施日期等,作出原则性规定。
2.会计科目。主要对会计科目的分类、编号、名称等统一进行了规定,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会计科目使用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
3.会计报表。具体规定了企业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种类和格式,其中,主要是对如何编制统一的会计报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4.附录,即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它虽不属于会计制度本身应该有的内容,但为了便于广大会计人员学习掌握会计制度,依照以往惯例,也把“附录”和制度的主要内容放在一起,供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参考。
三、会计科目设计说明
会计科目与会计帐户,作为会计上的专业名词术语,有其一定的经济意义和经济内容。一般来说,会计科目名称的规范、会计科目的多少、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解释口径等,决定着企业会计核算的粗细程度,也决定着企业编制对外、对内会计报表的需求和内容。因此,科学、规范地确定会计科目名称,按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会计政策,对会计科目的使用进行解释说明,是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会计科目的分类。
新会计制度按照建立资本金制度的原则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基本方程式的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资金运动的特点,不同行业对会计科目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会计科目共四大类,如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另一种是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费用类、损益类会计科目共五大类,如工业、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1)资产类会计科目。主要根据资产的一般分类和资金的流动性,将资产类会计科目分为流动资产类、长期投资类、固定资产类、无形资产类、递延资产类和其他资产类会计科目。
(2)负债类会计科目。根据债务的期限长短和负债的构成,将负债类会计科目分为流动负债类和长期负债类会计科目。流动负债类会计科目一般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帐款、预付货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长欺负债类会计科目则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根据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又可将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分为资本类、公积类和未分配利润类会计科目。资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实收资本、上级拨入资金等;公积类会计科目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未分配利润类会计科目则包括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
(4)成本费用类会计科目。此类会计科目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各行业制度之间区别较大。例如,工业企业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科目;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等科目;施工企业有工程施工、工业生产、机械作业、辅助生产等科目;而商品流通企业则无此类会计科目。
(5)损益类会计科目。根据企业经营损益形成的内容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会计科目,例如,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
此外,各类会计科目一般只规定一级科目。二级会计科目,只规定设置原则,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不直接规定明细科目。
2.会计科目分类的原则。
由于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会计报表的内容和向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因此,在制定新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的设置注意了以下原则。
(1)强调了会计科目的统一、规范、科学。不管哪一个行业,凡经济业务相同,会计处理方法相同的,要求设置的会计科目名称、核算说明、文字表述等,尽量统一。
(2)要求涉及财务、会计政策的内容,以及一些基本概念、定义,必须和发布的会计准则相一致。
(3)对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尽量做到简炼,凡属准则规定的内容做到不重复或少重复,属于财务规定的内容(包括一些具体标准比例)以及管理会计的内容原则上不写。
(4)为了满足电算化的需要,对会计科目进行统一编码。例如,对大类和共同科目的编号基本统一,对行业特点明显、统一编号有困难的,允许行业在编号区间内调整。
四、会计报表的设计说明
企业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帐、算帐等一系列的会计处理程序后加工而成的会计报表,连同财务情况说明书,是企业向各有关方面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最重要的书面文件,是会计核算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需要的最重要的会计档案。因此,设置科学、实用的会计报表体系,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是设计会计制度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新制度规定向外报送的三张基本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此外还有会计附表,附表按行业不同,有设计一张附表,也有两种附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在原来资金平衡表的基础上改造的,损益表是在利润表的基础上修改的,而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借鉴国际惯例新增的。
会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会计报表反映的核算内容,可以分为动态会计报表和静态会计报表。动态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一定时期的资金耗费和资金收回的报表,如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静态报表是指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一定日期(时点)企业资产总额、资产的构成和资金来源渠道,即是从资产总量上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即企业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会计报表按编报时间,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月报要求简明,年报则要求揭示充分和信息齐全完整。
会计报表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对外报表和内部使用报表。对外报表主要是三张基本报表和一些附表(如利润分配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等);内部使用的报表有存贷表、成本表、固定资产明细表等,由企业根据内部管理需要和主管部门要求自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