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8页(1437字)
【药物出处】:《名医别录》
本品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和华荠苎的全草;又名香柔、香茹;主要含有香薷酮、苯乙酮、半萜烯等;味辛、芳香、微温,入肺、胃、脾经;属辛温解表和祛暑类药。
〔功效主治〕 发汗散寒,祛暑化湿,利尿消肿。适用于夏暑季节风寒感冒、暑湿伤胃、颜面或周身浮肿、湿性脚气、小便不利等。
〔本草撷英〕 别录:主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大明: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时珍:主脚气寒热。
备要:宣,通,利湿,消暑。辛散皮肤之热,温解心腹之凝结。属金、水而主肺,为清暑之主药。肺气清,则小便行而热降。治呕逆水肿,脚气口气,单服治霍乱转筋。
〔名医心得〕 王药雨:胃病 本品为芳香健胃药,临床用于胃寒腹痛,消化不良、口臭、吐泻等症有一定的疗效。[1]
李寿山:暑湿束表 香薷辛而微温,辛能散邪,微温不燥,能祛暑湿之邪,但无峻汗之弊。故为夏月暑湿束表,肺、胃受邪之良药。又能利水消肿,治表实之水肿。性似麻黄,但无麻黄发汗之力。[2]
周凤梧:夏令伤于阴邪 本品能宣外和内,发越阳气,故凡夏季受凉饮冷,阳气被阴邪所遏,见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腹痛吐泻而无汗者,乃为常用要药。
〔药理与应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水煎剂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有一定的灭活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白喉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临床常用于夏季流感、普通感冒及某些胃肠感染性疾病。
2.利尿作用:本品所含香薷酮、倍半萜烯能使肾小球血管充血,滤过压增高而起到利尿作用。临床尝用于急性肾炎水肿、尿毒症等。
3.镇静、镇痛作用。临床较少应用。
〔剂量用法〕 3~9克。入汤煎煮,宜后下,不宜久煎。
〔按语〕 冬用麻黄,夏用香薷”系指用作外感风寒表实证而言,故不能视本品为统治一切暑症之药。本品擅治夏令“阴暑”,而“阳暑”则当忌用。至于夏令风寒表实证属麻黄者,香薷则力所不及,不可拘“夏用香薷”之说,而应大胆使用麻黄。此外,本品虽为夏令主药,但四季均可应用,只要属于外有寒邪、内有湿浊者。
由于本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气,热饮易致呕吐,故可温服或凉服。
【参考文献】:
[1]王药雨.实用中药学.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2:128
[2]李寿山.中医临证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6:202
[3]周凤梧.中药方剂学(上册)山东人民出版社,1976;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