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78页(1040字)

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为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种活性很强的还原性物质,参加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为形成细胞间质所必需,与牙齿、骨骼的生长发育有关,也影响血红细胞的生长发育,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外伤愈合,且有解毒作用。

维生素C缺乏表现为出血倾向,创伤不易愈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重症则形成坏血病,皮下、粘膜下出血,肌肉、关节、腱鞘、骨膜下均可见出血,贫血、四肢肿胀、压痛,甚至形成假性瘫痪。一般饮食习惯本不致形成维生素C缺乏,但偏食习惯、食物中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长期消化不良或腹泻则有可能发生缺乏。治疗血液粘度增高以防治心脑血管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可能使维生素C排泄增加,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维生素C缺乏。新鲜植物中常含有多量维生素C,但要注意,植物组织中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能使食物中的维生素C氧化成为没有活性的成分,因而干燥的、久存的、磨碎的植物食品中往往不含或很少维生素C。长期食用存贮食品也易促成维生素C缺乏。一般很少发生维生素C过多的情况。但因为维生素C强还原性,近年来广泛用于抗衰老、防治老年病,有人主张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C。这种超过正常需要量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服用维生素C,无论某些人怎样渲染其“神奇疗效”,至今在学术界仍有争议,而且,形成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引起许多学者的关切。

当前,在传媒广告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称为维生素的物质。商业广告不同于学术论文,究竟是否当真,固然不好一概对待,但没有定论的东西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似乎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如果需要的话,还是要向医务人员咨询征求意见。

文献中曾报告过维生素B4、B5、BT、B15、维生素L、维生素P、维生素T、维生素U、α-硫辛酸等多种意义不十分确定的物质,有的很快就被遗忘,有的则尚待进一步认识。

当需要的时候,补给适量的维生素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要掌握适量、适度。作为正常人、正常的生活需要,有没有必要在饮食之外,专门补给某些种类的维生素,就存在着争议了。应该说,最好的维生素来源是正常的食物,我国人民有长期的调配菜蔬、饮食习惯,只要不是偏食,没有明显的疾病,一般不必另外补给维生素。常见维生素的需要量、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本书前面两章已有介绍,可以参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