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268页(2881字)

桃也是传统的大路水果,我国南北、东西各地都有栽种、产销。桃比起苹果、梨来不易贮藏,但从麦秋上市的早桃到冬季仍在枝头的雪桃,实际一年中基本都有鲜桃供应市场。桃的栽培品种也有很多,果型、口味也有多种。扁桃(或称盘桃、蟠桃)的果型扁圆,上下中心均凹陷,核近圆形,与一般桃有较大的差异,但仍然具有桃的特点。桃一般均需经过嫁接。种子种植,未经嫁接的桃一般均不好吃,果形也小,有时泛称为毛桃或山桃,尚可食用。称为山毛桃的则另是一种种植出生的,基本没有可食用的果肉,种子仍可作桃仁用,花、叶可与一般桃花、桃叶同样应用。一般山毛桃只作嫁接桃或杏(偶尔)砧木用。另外作观赏用的碧桃、重瓣桃花则只有枝、叶可用。猕桃一称桃,虽有桃名,但不是桃,不可混用。

桃除鲜用外,果酱、果干、果脯、罐头、果汁(以及其它饮料)等桃的加工食品无论口味如何,一般不涉及医疗用途。

桃仁是常用药材,家中也可用于医疗。但应注意,桃仁含氢氰酸,有剧毒,有误食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导。虽然个别文献称为无毒,但这仅是与其它剧毒药物比较,又经炮制处理,相对而言,不可贸然相信为绝对无毒。孕妇尤当忌用。《中国药典》规定剂量:4.5~9g。桃仁在药用上,长于破血行瘀,润燥滑肠,又因其成分与杏仁相近,民间单方也有用桃仁止咳的。但桃仁与杏仁同样有毒,古方止咳用桃仁者剂量多偏大,建议不用此类方剂。

《滇南本草》治卒然心痛,桃仁七枚,去皮尖,研烂,和滚水服之即止。《卫生易简方》卷3治心气痛方与此类似:桃仁七枚,去皮尖,生为末,水一盏调下。

桃仁,《神农本草经》称它:“主瘀血、血闭”。《药品化义》说它:“主破蓄血,逐月水,……活血、行血”。《本草求真》说它:“泻多补少,散而不收。用之不当,及过用、多用,使血下不止,损伤真阴,不可不慎!”因此,向来列为妊娠禁忌药。但产后则常用以祛痰、行瘀。唐《备急千金要方》卷3有桃仁煎,治妇人产后百疾、诸气,补益悦泽,用“桃仁1200枚,捣令细熟,以上好酒一斗五升(唐制:一升约594ml)研滤三、四遍,如作麦粥法,以极细为佳。内长项瓷瓶中,密塞,以面封之,内汤中,煮一伏时,不停火,亦勿令火猛,使瓶口常出在汤上,无令没之。热讫,出。温酒服一合,日再服,丈夫亦可服之。”又,“凡妇人因暑月产乳,取凉太多,得风冷,腹中积聚,百症竟起,迄至于老,百方治不能差”亦用本方主治。“出蓐后服之。妇人纵令无症,每至秋、冬,须服一、两剂,以至年内,常将服之佳。”

明《卫生易简方》卷2治头目风:“用桃仁五合(明制:一合约107ml),去皮,以粳米饭浆研令细,以浆水绞取汁,令桃仁尽方止。微温洗面极妙,令人光泽延年。”

桃的果肉,即主要的食用部分,本草里都没有好的评价,甚至说它“有损无益”,“多食令人有热。”《随息居饮食谱》说“熟透啖之,补心活血,解渴充饥”可参考。

《民间简易良方》治阴囊肿痛,用大桃一枚,去核,捣如泥,和子黄一枚,调涂患处。

桃实未长成而在树上自行干瘪,经冬不落,称为桃枭或桃奴。一称瘪桃干、桃干、干桃、气桃、阴桃。药行于4~6月间采摘未成熟的青桃晒干,称为碧桃干,也作桃枭或桃奴应用。

《良朋汇集方》卷4治小儿虚汗不止,取桃树上干巴桃子七枚,浮小麦一撮,水二钟,煎七分,温服。浮小麦为干瘪、轻浮的小麦,一般为麦收时未成熟的麦粒,水淘浮起者。

《卫生易简方》卷12治小儿软疖,用霜打不落干桃子为末,油调服。《随息居饮食谱》称:“桃枭煎服,止盗汗,已痁(音shán,山)疟”(痁疟,指有热无寒之疟疾)。止盗汗,与止虚汗意义相近。虚汗,专指体虚出汗,多为清醒状态下与气温无明显关系的出汗。盗汗则是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也是虚劳的表现。桃枭止盗汗,前人有验证。但止疟一说,牵涉古人对桃的迷信,可信度不大。

桃叶据记载,因含糖甙类成分,经酶作用,可放出有毒的氢氰酸(昆虫知识1964年第1期)。国外资料显示:桃花、桃树皮水解后,也都会产生氢氰酸。氢氰酸虽可用于镇咳,但应注意其毒性作用,内服宜慎,不可过量。

据《证类本草》卷23转引的晋人《肘后方》(现存传本《肘后方》无此方)治疮,杵桃叶,以苦酒和,敷皮也亦得。(,音瓜gua,指相对生于手、脚,时好时犯的顽疮;苦酒,即醋)又,《卫生易简方》卷1“治头风(项)强,不得顾视,用穿地作坑,烧令通赤,水洒令冷,以生桃叶铺席下卧之,令项在药上,以衣着项边,令气上蒸,病人汗出,良久即差。”

唐《外台秘要》卷6引佚书《广济方》治霍乱腹痛吐痢方:取桃叶(切)三升(唐制,一升约594ml),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温二服。按:此方桃叶三升实际是不恒定的剂量,即使容量相同,也会因切制大小而不同,只能取其约数。供参考。

桃叶治疮见于多处验方,均为外用。福建验方用桃叶七枚,捣烂敷。河北验方治对口疮,取桃叶尖七枚,捣烂敷。

又,河北验方,治手指、掌心脓疱,痛痒缠绵,取生肝一两(50g)和桃叶二两(约100g)捣烂,敷患处。

桃花开时,粉红艳丽,但干时颜色不复美好。有的古代美容方用桃花,无论鲜花、干花,效果可疑,建议不用。

《民间简易良方》治大便热闭,取桃花瓣一大撮,阴干研末,开水一大碗冲服。或鲜用,嚼烂,开水送下,更佳。古方也有类似记载:《备急千金要方》卷15治大便难,水服桃花方寸匕。《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266引《千金方》作:“桃花为末,水服方寸匕,即通。”又,宋《太平圣惠方》卷58治干粪塞肠,胀痛不通方:“毛桃花一两(宋制:一两约37g),湿者,面三两。和面作馄饨,煮熟,空腹食之。至日午后,腹中如雷鸣,当下恶物,为效。”看来桃花无论鲜、干,内服均可通大便。所说一大撮、方寸匕都是不准确剂量,可不过于严格。

桃树皮,指内皮或去粗皮后的韧皮或称桃白皮,主要是内服,《肘后方》卷1治卒心痛用桃白皮煮汁,空腹服。此方《备急千金要方》卷13引用,也未注剂量,但称:“以意服之”,意指多少随意。此处心痛,实指心口痛、胃痛。

上一篇: 下一篇: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