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工程师手册

预防事故的基本概念

书籍:工程师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程师手册》第380页(1787字)

我国对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是:“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些方针正确地反映了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尽一切可能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以及各种技术措施,积极克服生产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预防伤亡事故和职业性中毒事故的发生,使劳动者能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生产。

另一方面,安全工作不仅要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要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安全工作做好了,劳动者就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产,这就能为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现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要从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的措施,即:技术措施,教育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国外一般总结为3E,即技术(Engineering)、管理(Enforcement)和教育(Education)。

1.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为实现安全生产所制定的强制性法令、规范以及安全标准等,企业必须遵照执行。详见本章下一节。

另外还有企业为进行安全生产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

2.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指从安全角度考虑,对工厂的厂址选择,工艺流程、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查,操作规程的确定,防护设施的设置等措施。

3.教育措施

教育措施是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企业针对某一特定工种的教育。通过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安全训练,进行安全态度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

以上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企业领导人对安全的态度。如果企业领导人采取官僚主义态度,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势必影响到下级对安全的态度。

肖特在研究了许多事故后得出结论,凡是能减少事故的成功事例中共同的因素是:

1.所有企业领导人重视安全工作,虽然有些建议并不一定行得通,也愿意为消除已经知道的问题而做实事;

2.管理部门积极地解决实际问题;

3.管理部门不受传统的束缚而不断采用先进技术,改善工作条件;

4.力求少花钱,多办事。

美国全国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NIOSH)对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公司和比较差的公司进行了比较,结论和肖特的结论相吻合,其中强调的是:在各种情况下,安全是政策和行动中应优先考虑的事。其经验是:

1.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部门不仅通过所宣布的政策和适当的经济支持来表示其承担安全的义务,而且通过积极地克服困难来实现安全方案;证明关心工人的福利;

2.对预防和管理事故有高效的事故鉴定、工程管理、安全工作教育和安全评估方案,而不仅仅停留在出现事故后的统计和调查上;

3、企业领导人和工人之间,在安全问题上有可靠的联系和反馈渠道,工人经常向管理部门提出安全方面的建议;

4.把安全计划纳入工厂的更大管理系统中,并把安全作为工厂生产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企业领导人和管理人员对安全不重视,对工人要求不严格,往往会导致工人对工作的安全性产生一种安全的错觉而忽视安全操作。许多企业长期以来已有切实可行的安全计划,这些企业的安全生产状态特别好,从最高领导人到每个工人都能自觉注意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