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探亲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05-27 16:05:01 分类: 杜甫

第三首写村中的父老乡亲上门慰问:一群在院子里被惊动了,有的飞到了树上,杜甫这才听见有人在敲柴门。

来了四五位村里的父老,一起来问候长时间在外漂泊不归的杜甫。他们手中都携带着礼物,打开提盒,倒出酒来,请杜甫喝酒。乡亲们还一再说:“酒味薄了,真抱歉。战乱不息,男儿们都到东边打仗了,田地没有人耕种,怎么会有好酒呢?”杜甫深为感动,为父老唱歌助兴,感谢父老们在生活艰难困苦的时候,还对自己有这般的深情厚谊。唱完歌,杜甫仰天长叹,在场的人都感动得眼泪纵横。

杜甫的《羌村三首》都是写在回家探亲时,家人的惊喜以及村民们的慰问。家人和村民们都是极普通的人,他一路写来,就像叙家常一样,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因而能够打动人心。

在羌村,杜甫还写了《北征》一诗。这首诗一共一百四十句,共七百个字,是杜甫较长的一首诗。“北征”是向北远行的意思。主要写作者从凤翔回鄜州探亲的路上和回家后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当时国事的看法。诗人先从得到批准探亲、离开凤翔时的感受写起,他先感谢皇上在国家艰难忧患、朝野上下都匆忙不安之时,特许自己回家探亲,他深知这实际上是唐肃宗对自己的疏远。他担心自己走后,唐肃宗有了差错,没有人劝谏。但他最深切的痛恨是叛乱还未平息,整个社会都受到了安史之乱的严重摧残,因而他在临走时心神不安,恍恍惚惚。接下来写他在路上的见闻感受,描绘了沿途满目疮痍的悲惨景象,控诉了安史之乱的严重罪行和官军潼关惨败的可怕恶果。再接着写回到家的情况,写了与家人的团聚和家境的穷困艰难。然后引出对时政和军事形势的议论,虽然他充满了胜利的信心,但对朝廷的有些做法表示了担忧。杜甫的一些意见后来证明他是富有远见的。最后,他希望收复两京,平定叛乱,振兴朝廷。

《北征》这首诗涉及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繁复的,但是,作者却能用一个明确的主题作为线索,经过反复的咏叹,把全诗贯穿起来,这个主题就是忧国忧民,忧“东胡反未已”、“乾坤含疮痍”,忧山河破碎,人民遭殃,兵士流血;忧皇帝不接纳忠言,将帅失策,两京不能恢复。即使是在谈到全家团聚的欢乐、家人生活的窘困时,他也很自然地联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的苦难。诗的开头写道: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
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
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
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在写法上,他交替使用叙述、议论、抒情、描写等各种手法,不拘一格,把国事、家事、个人的感慨思想、山川风物很自然地融汇在一起。后人评价说,此诗有的事情写得极为尊严,有的事情写得极为琐细,有的极为繁复,而有的极为简洁。诗里有平叛战场的风起云涌,离乱时代的艰辛恐怖,有山中花果树木的鲜美滋润,有妻子的体贴、小孩的娇痴,把宏大壮阔的气势与琐细平俗的情景和谐地统一在了一起。其中写与家人团聚的一段尤为细致生动,幽默风趣,却又令人心酸泪下: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北征》是杜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评论家看作是可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相媲美的诗作,也是体现杜甫“平生大本领”的大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