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成本内部化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53页(529字)

一种费用分摊机制,其目的在于将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纳入到他们自己的成本结构中。

污染源产品价格应包括这些外部费用要素,并真实地反映全部的成本。外部性是指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造成了影响,而这些影响并没有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影响的作用有好有坏,前者称之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后者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外部性。环境污染属于后者。企业排放废弃物,当废弃物的排放规模超出环境容量范围时,环境资源不能同化、吸收全部废弃物,而使一部分废弃物残留空间,污染环境,即产生负外部性。

由于负外部性(外部成本)的产生,进而产生不能全部反映到私人成本中的社会成本(包括环境成本和资源耗竭成本),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不能促使资源达到社会最优配置状态。为了解决这种因市场失灵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就有必要使外部成本内部化。

内部化方法分直接管制手段和经济刺激手段两大类。

通过内部化,对所谓的“免费物品”赋以价格,从而使经济因素和机制在减少污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