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援助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大辞典》第1084页(762字)

是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为实现一定政治经济目的而从军事上对他国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其基本形式有:直接军事援助计划,即有计划地向受援国提供用于国防建设和购置武器装配的资金;军火贸易计划,即以现金或贷款方式向受援国出售或无偿转让武器、弹药、装备和军事技术;派出军事技术人员,为受援国提供军事训练和教育或直接从事军事劳务;派遣军队直接参与军事冲突或其他政治事件。

军事援助总是为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服务的。战后各军事大国极力推行军事援助,其目的在于:一是为谋取霸权地位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对抗以原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通过“歇尔计划”、“共同安全法”等形式,对西欧和日本进行军事援助,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二是为取得经济控制权的需要。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大国之间始终存在着争夺原料产地和国际市场的矛盾和冲突,战后这个矛盾和冲突更为激烈。

为在这个斗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军事援助。战后法国为其在非洲的前殖民地继续供应军火,就是为了保持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控制权。

三是为高额利润的需要。当今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极力发展本国的军事工业和军事技术。在世界相对和平环境条件下,这些国家对某种武器的需求总是有限的,而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看,军品产量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优厚的利润。某种武器产量越大利润越多。

因此军火出口就变得日益重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援助,由于具有明显的为资产阶级谋取经济政治私利的目的,所以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资本输出和控制别国的手段。

在资本主义世界,美国的军事援助名目繁多,数额也最大。从1945~1971年,美国对外援助总额高达1496亿美元,其中军援占50%以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