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原理及工艺流程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焙烤工业实用手册》第456页(1639字)

挤压膨化食品的加工原理可概括为:将食品原料送入挤压机,经过短时高温高压和搅拌、摩擦、剪切力的作用,使物料质构发生巨大变化,然后突然变为常温常压,原料膨化,其加工流程大致如下:

在整个流程中,关键设备是挤压机,原料在挤压机螺杆的搅动下,向前挤压,受到混合、搅拌、摩擦以及高剪切力的作用,原料结构发生变化。机腔内温度和压力上升,一般温度可为150~200℃,压力可为8~10MPa,从一定形状的模孔中瞬间挤出时,突然变为常温常压,这时水分急剧汽化,水的体积膨胀至2000倍,原料结构发生质的变化,淀粉由生变熟,α淀粉转化为β淀粉,原料形状变成片层状疏松的海绵体,原料体积膨胀几倍到十几倍,具体过程如图2-7-1所示(加料输送段、压缩熔融段和计量均化段)。当原料从加料斗进入机筒后,即随着螺杆的转动沿螺槽方向向前输送,就是加料输送段(1)。与此同时,由于受到机头的阻力作用,固体物料逐渐被压实,又由于物料受到来自机筒的外部加热以及螺杆与机筒的强烈搅拌、混合、剪切等作用,温度升高,开始熔融,直至全部熔融,此阶段称为压缩熔融段(2)。物料在螺槽中不断向前挤压,由于螺槽逐渐变浅,温度和压力继续上升,物料得到蒸煮,出现淀粉糊化、蛋白质、脂肪变性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物料组织进一步均化,最后定量、定压地由机头通道均匀挤出,这就是计量均化段(3)。

图2-7-1 挤压加工过程示意图

(1)加料输送段 (2)压缩熔融段 (3)计量均化段

以膨化为主的食品挤压膨化过程如图2-7-2所示,它分为五个区:

图2-7-2 挤压膨化过程示意图

(1)第一级螺旋输送区 (2)混合区 (3)第二级螺旋输送区 (4)剪切区 (5)高温高压区

(1)第一级螺旋输送区 在这一区内,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混合区 在这一物区内,物料受到轻微的低度剪切,但其质构仍基本不变。

(3)第二级螺旋输送区 在这一区内,物料已被压缩得组织致密,螺旋叶片的旋转对物料进行挤压和剪切,引起摩擦生热,并使大小谷粒发生机械变形。

(4)剪切区 高度剪切使物料温度上升,并由固态向塑性态转化,形成黏稠的塑性熔融体。含水量在25%以下的粉状或颗粒状物料,在剪切区内均产生由压缩粉状向塑性态的明显转化。对于强力小麦粉、玉米碎粒及淀粉来说,这种转化可能在剪切区的起始部分,而对于弱力面粉或在配方中谷物含量少于80%的物料来说,转化则发生在剪切区的深入区段。转化时淀粉颗粒内部的晶状结构先发生熔融,进而引起颗粒软化,再被压缩成黏稠的塑性熔融体。

(5)高温高压区 剪切区内形成的塑性熔融体继续向前推进,至成形模头前的高温高压区,这时物料已完全流态化,一挤出模孔,恢复常压,使全流态化物料迅速膨化。在挤压过程中,食品物料经过加温、加压,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各种酶的活性钝化,各种微生物被抑制或杀死。由于高温高压的时间很短,一般为5~10s,最长不超过1min,故将挤压加工过程称为高温短时过程,即HTST过程,它使食品加热得到的好处(改进消化性,提高吸收率)趋于最大,而使有害影响(如产生褐度、营养成分的破坏等)趋于最小。由于物料在模头前的压力在10MPa以上,温度达到200℃,所以又称这个过程为高温、高压、短时过程,即HHS过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