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医患关系概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美容医学临床手册》第45页(4186字)

【医患关系的概念和意义】

1.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doctor-patient relations)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是医疗关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医患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特指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医学行为科学(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一般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方和患方的关系,即“医”是指医务人员,除了医生外,还应该包括护士、医技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等;“患”也不仅仅指病人,还包括与患者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代表等。

医患关系根据与诊疗实施有无关系分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部分,即“医患关系的技术性方面”和“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指不是关于诊断治疗实施本身的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而是关于医患交往中的社会、心理、伦理方面的关系。通常所说的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等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医患关系是社会人际关系的组成部分,与社会其他人际关系在社会心理方面有着共同点或相似之处。例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诚实是一切良好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础,在医患关系中也是如此。再如,服务态度是社会上一切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的共同问题,在医患交往中也是如此。

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是指在诊断治疗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医生和病人的相互关系。譬如,治疗方案是否与病人讨论?采取某一医疗手段前是否征求病人意见,取得病人同意?等等。这些均是与治疗有关的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的内容。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最基本的问题表现在医疗实践中医生和病人彼此的地位。对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通常以医患关系模式来描述,下面我们将专门介绍。

2.美容医学医患关系的意义

医患关系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国际着名的医学心理学者威斯(Weiss)在“综合医学科学”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强调指出:“现代医学进一步划时代的进步的柱石是医生-病人的关系。”着名的医学史学家西格里斯(Sigerist)曾说:“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每一种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关系。”

美容医学从其目的上说,非常符合西格里斯对医学目的的新的定义,即“调整病人适应环境”。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不能像对待阑尾炎病人一样,仅仅动动手术刀就能基本解决问题。一方面美容受术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需要医患交流疏导,另一方面,美容手术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良好的美容医患关系。

【美容医患关系模式与特点】

1.医患关系基本模式

Szasz和Hollender提出的医患关系模式(Szasz T.,Hollender M.,1956),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该模式较为准确和全面地描述了医患交往的技术方面,即在医疗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医患之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影响,并根据医生和病人的地位、主动性大小将医患关系分为3种: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表7-1)。

表7-1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资料来源:Szasz T.,Hollender M.1975。

(1)主动-被动型(the model of active-passivity)。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医患关系类型,与其说是一种不真实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如说是完全主动的医生为完全被动的病人做什么。这种模式在现代医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例如外科、麻醉、抗感染的治疗等。这一模型特别适用于急诊治疗、病人严重创伤、大出血或休克昏迷等。这一模型相当于生活中父母和婴儿的关系。

(2)指导-合作型(the model of guidance-cooperation)。这是构成现代医疗实践中医患关系的模型。医患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病人因某些症状而痛苦,如急性感染,于是主动地寻求医生的帮助,医生告诉病人做什么,并期望病人对指令性的治疗服从、合作。医生不喜欢病人提出问题或表示异议,或不履行应该接受的医嘱。这种医患关系中,虽然病人有了一定的地位和主动性,但在总体上医患的权力是不平等的。这一模型相当于生活中父母与少年的关系。

(3)共同参与型(the model of mutural participation)。此型医患相互关系中,医生和病人有近似相等的权力和地位,医生帮助病人自疗。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均属这类模型。大多数慢性病也适用这种模型,因为慢性病治疗措施主要是由病人自己完成。这种模型就参与者双方而言,比上述两类模型有更为复杂的心理要求,因而此型类似于生活中的成人之间的关系。

2.美容医患关系特点

美容医学医患关系也遵循一般医患关系的基本规律,但由于美容医学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医患之间也有较为显着的特点。相比一般的医患关系,美容医学的医患关系特点是十分突出的,集中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美容医患关系模式。Szasz和Hollender描述的3种医患关系模式类型,在美容医患关系中均会出现。譬如,有一类求美者见到医生时就一点主意也没有,把决定权利完全交给医生,甚至对医生说:“你看我合适做什么美容手术,你就看着做吧!”这种求美者把自己置于一个完全被动的地位,对自己不承担责任,因此是一种主动-被动型的医患关系模式。而这种模式在美容医患关系中恰恰是应该避免的。除了一些较大的、缺陷较为明显的美容整形手术,医患关系可以是指导-合作型的外,绝大多数美容医患关系应该是共同参与型的模式,这是由美容医学的特点决定的。

(2)对美容医生的信任与选择。一般的医患关系需要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否则医疗活动很难进行。对美容医学来说,求美者比一般病人有更大的选择权利和条件。倘若对医生不信任将直接影响美容效果的评价。譬如,对一个阑尾炎病人,不管他是否信任医生,实际上他很少有可能选择医生,而且,由于手术的效果相对比较客观,故早期的不信任情绪对手术的好的效果很难否定。然而对一个隆鼻手术,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若求美者不信任某个医生,就很难找他做手术,即使勉强做了,很有可能在术后挑毛病。所以,除了有良好的美容医学技术和技艺外,还必须争取美容求术者的信任。

(3)医患交流的特殊作用。美容医学的医疗效果是由医患双方共同来判定认可的,甚至美容受术者的认可更为重要,所以在制订手术方案时,就应该有真实、有效的医患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审美观方面应有充分的交流,否则即使客观上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由于求美者的不予认可,使手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美容医师与美容病人

(1)美容医生的形象。美容医学的特点决定了美容医生的素质与形象的要求。美容医生除了需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有深厚的美学与心理学的知识与修养。概括美容医生良好的形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良好的外表形象。美容医学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实践,患者往往对医生的外表形象比较注意,因此,美容医师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外表修饰,以及风度、气质、语言的修养。②高尚的品格修养。求美者是一些特殊的病人,他们心理敏感,对医生的态度和工作作风十分在意,这就要求美容医生对病人态度和蔼,对工作认真负责。③技术精益求精。美容技术是一门更为精细的医疗技术,严格意义上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尤其是美容外科手术的选择、设计和实施,成功的话可以给病人带来欢乐,失败或毁容则会给病人带来不幸。④宽广的知识面。美容医生应该有较为渊博的知识面,特别是美学、艺术、心理学的知识更是不可缺少的,“开刀匠”式的医生绝不可能成为称职的美容医师。

塑造良好美容医生形象的意义在于:①增强患者和社会人群对美容医生的信赖。②促进美容求术者采取同医生合作的态度。③有利于避免医疗差错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④有利于提高医疗美容的效果。

(2)求美者与美容病人角色。1990年,中华医学分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成立大会期间,在一次分组的学术讨论会上,有的学者提出将求美者称为病人不合适,应该用“求美者”更确切。医患关系是一个双向的、对应的关系,既然求美者与医生打上交道,而且接受了医疗手段的处理,不管目的是为了治病还是为了美,这时的“求美者”就可以看做病人或是美容病人(cosmetic patients)。根据传统的观念,病人(patient)是指正处于患病或病痛中的人。根据现代医学的定义,病人是指有躯体或心理上偏离正常的症状、有求医行为或正在得到医疗照顾的人。我们在本书开始就论述了美容医学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求美者的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求美者所以能成为病人,还在于他们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由轻到重为:①有关容貌、形体的缺陷感;②有关容貌、形体的心理困扰;③有关容貌、形体的神经症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