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人口与婚育知识手册》第232页(2070字)

家庭不仅要对子女提供成长发育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完成对子女的教育,使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一直延续十几年。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卡连柯说:“现今父母教育子女,就是在缔造我国未来的历史,因而也就缔造世界的历史。”把子女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时代赋于每个家庭的义务,也是做父母的神圣天职。而家庭教育又必须从幼年开始,“树大自然直”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所以,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必须从国家大局来考虑。

(一)注重幼儿全面发展

孩子身心发展有一个过程,在知识增长、道德认识、情感培养、行为控制、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但近年来,出现令幼教界十分担忧的倾向,许多家长望子成心切,在幼儿心理、生理还无法接受的年龄时,灌输了一大堆幼儿无法接受的知识。有的家长还用大人的意识强加干涉幼儿的活动,早期定向,设计各式各样的未来,而不考虑幼儿是否能承受。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重智力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往往欲速则不达,把幼儿本来存在的创造潜力淹没了,有时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学龄前是幼儿全面奠定基础时期,我们不仅仅给于知识灌输,而且要重视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让幼儿在身心愉悦中接受知识和道理。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意志、兴趣、爱好、理想、性格等都同幼年父母比较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的个性有直接影响,使幼儿从小富于好奇心、爱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由此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智力发展要求,必须是可行的,虽然高于幼儿原来水平,但是经过努力是能达到的。

高级教师、五一幼儿园刘赛珑园长对这个问题阐述的好:“教会幼儿几首唐,几百个汉字很容易,几周就可大见成效。但早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幼儿奠定一生的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的基础。”

(二)扩大幼儿的视野

在家庭早期教育中,重要的是采取幼儿所能接受的形式,认识大海、爬山、看电视的“七巧板”儿童节目、听电台的“小喇叭”,……通过幼儿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拓广泛的知识空间,让他们自己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在生活的体验中,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是家长的楷模,他在百忙的工作中,经常带孩子去散步,认识大自然。家长至少要有意识多给幼儿一些生活启蒙,多输入新知识,使幼儿进入小学在学习上有较高的起点;利用现有条件,如玩具、电视、录像、图书等给予智力启蒙,可讲一些美好的故事,如“银河上的鹊”、“孙悟空大闹天宫”、“战胜大灰狼”等;利用节假日有目的地到公园或野外,向孩子打开大自然窗口,引导他们乐于去探索大自然奥秘。这些对幼儿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多让孩子动手

幼儿在两三岁时,就能发现他潜在的独立现象,他要自己洗手帕;自己主动去倒脏水;按照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搭积木,而反对大人插手;做过一件事,得到大人的承认,觉得了不起,心里很愉快。对于幼儿亲自动手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引导,给予适当鼓励,而不是在他事情做得不完好时加以斥责,破坏其良好心理。让幼儿自己动手,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适当的劳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很有益处,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发展主动性和进取精神,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

(四)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意志、兴趣、爱好、品行和职业都能在幼儿身上打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幼儿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素质潜移默化在幼儿身上起作用,首先,模仿父母,学父母的样子为人处事,父母的品行会影响幼儿的一生。父母不诚实,幼儿多爱撒谎,父母自私自利,幼儿也容易凡事只想到自己。所以,做父母的必须处处做幼儿的榜样,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要求幼儿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力求言行一致。常言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有道理的。以身作则,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

(五)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家庭如果长辈对幼儿要求不同,这样孩子会无所适从。如若父母对孩子要求意见不同,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还有一种情况,本来父母要求是正确的,只要一哭,隔辈人出来干预,急忙为幼儿解围、护短,使父母不能坚持正确的教育,被迫放弃原则。应对老人讲清道理,对孩子要求不一致,会造成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正确的要求不能贯彻和巩固,家长威信也就难以树立。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在一个家庭里,父母教育方法会因性情不同而不同,但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家长要事先商量好向幼儿提出什么样合理要求,并取得一致意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