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298页(4110字)

石榴一称安石榴据说是西汉时代张骞通西域时,从西域带回来的水果。在我国栽培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园艺品种有多个,有观赏花的,花瓣或单或重,颜色或红或黄或白或花,有的小型植株只适于盆栽,结果小;有的植株高过1米,在木桶或庭院中栽植,观花兼可食果实;也有作为果树在果园中栽培,果实多大,有酸、甜两系,许多品种。

可以长期保存。虽然我国南、北许多地方都有种植,但石榴一直是较名贵的水果。

石榴花以红色花最惹人喜爱,一般农历五月开花,有“榴火”之称,历来文人墨客多有题咏,金元格:“猩红染花开五月,已觉秋实悬庭除。”晏殊诗:“开从百花后,占断群芳色。”苏轼诗:“风流意不尽,独自送残芳,色作裙腰染,名随酒(zhan,同盏)狂。”都是名句。

石榴的果实、果皮、花、叶、根皮都入药,而以石榴皮最重要。石榴果实即石榴。观赏花的石榴小而不堪食用,大石榴以酸石榴最常用。《本草纲目》谓:“酸、温、涩、无毒,主治赤、白痢腹痛。连子捣汁,顿服一枚,止泻痢、崩中、带下。”所说连子捣汁,系指《千金要方》的用法:《备急千金要方》卷15下,治热痢“冷热不调或水或脓或五色血者方:酢(酸)石榴五枚,合壳、子捣,绞汁取二升汁,服五合。”方中的二升汁应不是定量,但服量应是全量的四分之一。

《太平圣惠方》卷59治血痢,则用酸石榴一枚,和皮捣绞取汁,用蜜一合和,暖服之。加蜜可能比不加蜜容易服用。可参考。

《普济方》卷212黑神散治肠滑久痢,用“酸石榴一枚,捣为散。每服用酸石榴一瓣,以水一盏,煎汤调下二钱许(约8g)。久泻亦治之。又,疗冷热不调,或滞或水,赤、白、清、黄者,捣汁服之亦佳。”

同书卷212神授散,“治久痢不差,用陈石榴焙干,为细末,米汤调下三、四钱。”“人患二、三十年,或三、四月不愈者,百药不效,此药一服便住,不可以草方轻视。”

《本草纲目》卷30引《普济方》黑神散则称:“用酸石榴一个,煅烟尽,出火毒一夜,研末仍以酸石榴一块煎汤服。”亦治肠滑久痢,又治久泻不止。此方实际与《证类本草》卷23所引《经验方》相似:治肠滑久痢,“以石榴一个,劈破,炭火簇烧令烟尽,急取出,不令作白灰,用瓷碗盖一宿,出火毒,为末。用醋(酸)石榴一瓣、水一盏煎汤服二钱(8g),泻亦治。”比《本草纲目》引文用法更具体,可参照。

《普济方》卷331治妇女冷热不调或带下或下白、青、黄者(《卫生易简方》卷11此方治赤、白带下):用酸石榴五枚,合壳舂,绞取二升汁,每服五合;“至二升尽即断。”一方,子、壳皆为末,酒调下。

《千金宝要》卷1治小儿洞注下痢:酸石榴烧灰,服半钱匕,日三。又方,捣石榴汁服之。后方又治小儿五色丹。

石榴皮是最常药用部分,也是不能食用,废物利用的部分,可以鲜用,也可晒干备用。《雷公炮炙论》称:“凡使皮、叶、根,勿令犯铁”具有科学道理,因含大量鞣质,遇铁离子生成的鞣酸铁迅速氧化呈黑色,滋味和药效均将发生变化。

石榴皮的水浸液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人型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据《全国中草药汇编》),是一个广谱的抑菌药物。因此,可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

《肘后方》有一个验方,曾在文献中反复引述,是传本《肘后方》的佚文:治冷痢寒下,下痢色白,水谷食不消:酸石榴皮烧灰,为末,服方寸匕。

唐人《食疗本草》治赤、白痢腹痛,用石榴皮炙黄,为末,以枣肉为丸,空腹服三丸,日二次。此方《本草纲目》卷30引文作酸石榴皮,其实无论酸、甜石榴,其果皮都是同样酸涩的,不必限定酸石榴皮。《救生集》验方,治久痢不止,则用老石榴皮(焙干),研末,每服二钱(6g),米饮送下。

民间简易良方》治痢疾,用石榴皮一个,柿蒂七个,水煎,红、白糖各五钱(15g)为饮。又治久痢,用陈石榴皮(焙干)为末,每服二钱(6g),米汤下。《果蔬疗法大全》128治菌痢,石榴皮12~20克,水煎后加红糖适量,一日分2次服。又,133,陈石榴皮,醋煮,焙干,研末,每服6g,米饮下,久痢不止的,用此方便止。又,135治慢性痢疾,石榴皮12~20g,水煎后,加红糖适量,一日分2次服。

《证类本草》卷23引《百一方》“治疔肿,以针刺四畔,用榴末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灸以痛为度,内末傅上,急裹,经宿连根自出,”此方《本草纲目》作“用石榴皮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之,以痛为度”。尚志钧辑《补辑肘后方》作“用安石榴皮末着疮上,以面围四畔,灸以痛为度。”这一治法是说:治疔肿,先用针刺疔肿四周,再用面围疔肿四周,上敷石榴皮末,隔末灸至觉疼痛为止,即连榴皮末包裹,经一夜,疔肿即可连根而出。方法较别致。

又,《本草纲目》卷30引《医学正宗》治“脚肚生疮”用酸石榴皮煎汤,待冷擦洗。“脚肚生疮”症状:“初起如粟,搔之渐开,黄水浸淫,痒痛溃烂,遂致绕胫而成痼疾。”似脓皮症或化脓性皮炎之类的下肢感染。

北朝时,陶弘景《名医别录》已知安石榴“东行根疗蛔虫、寸白(虫)。”寸白虫即绦虫。已知石榴根皮含有与石榴皮类似的成分,可用于驱除肠道寄生虫。不一定限定东行根。

唐《本草拾遗》:石榴东行根及皮主蛔虫,煎服。

现代研究,石榴皮所含生物碱为平滑肌毒,对绦虫有麻痹作用,可使失去运动能力而致死(日本学者认为使寄生虫肌肉持续收缩)。

临床上单用或配伍应用治疗绦虫、蛔虫、蛲虫、钩虫等均与上述作用有关。《本草纲目》卷30崔元亮《海上方》治寸白、蛔虫;用榴皮煎水,煮米作粥食之。

《果蔬疗法大全》216治蛔虫:石榴皮30g,煮汁,空腹一次服下,连服2天。又,石榴10g,水煎服,每日1次。

梁诚(1958年)报告,用石榴根皮煎液治疗肉绦虫、肉绦虫,服药的8例均一次彻底治愈。方法:取干燥的石榴根内皮25g,加水300ml浸泡过夜,次日晨,文火煎至100ml,滤过后待用。患者先天晚上禁食或仅用少量稀饭,次日晨服盐类泻药(硫酸镁20~25g),上午9时左右,一次服下石榴根皮煎液,隔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再服泻药一次。绦虫排出后应检查虫头是否排出。如果排出虫头,隔三、四周可再进行第二次治疗(中华寄生虫病传染病杂志1958;(3):191)。硫酸镁一般家庭不备,可向西药房购买。如不便,向中药房购芒硝亦可,剂量:每次5~10g。妊娠期忌用此法驱虫。

《果蔬疗法大全》224石榴根皮12~15g,水煎去渣,加白糖适量,空腹顿服,每日1次,连服3日,小儿用量酌减。亦可治姜片虫。

《本草纲目》治寸白、蛔虫:酸石榴东引根一握,洗、锉,用水三升,煎取半碗,五更温服尽,至明,取下虫一大团,永绝根本,食粥补之。

《全国中草药汇编》验方:治蛲虫病,用石榴皮3钱(10g)煎汤约100ml,睡前灌肠(有条件时,应作保留灌肠,灌肠治疗后,应即更换内裤,并洗晒被单、褥单,或更换床单)。

又,治稻田皮炎:石榴皮四两(约25g)水煎,浸泡患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验方,治脱肛:取石榴皮、红枣树皮(炒)各三钱(10g),白矾一钱(3g),共研细粉,每次便后,先清洗肛门周围,然后将药粉敷局部。

《本草纲目》卷30引《孙真人方》治粪前有血,用酸石榴皮(炙),研末,每服二钱(6g),用茄子枝(茄秧)煎汤服。《民间简易良方》则用石榴皮(醋炙)研末,服法同。

石榴花除指出者外,一般用红色者。晒干后用,或鲜用。

《证类本草》引《广利方》治吐血、衄血:石榴花作末,吹在鼻中。贵州验方治血衄,用石榴花为末,吹鼻内,每次一分(0.3g)。《民间简易良方》治衄血,则以石榴花瓣塞之。

《图经本草》引崔元亮《海上方》治金疮、刀斧伤破血流,以石灰一升、石榴花半斤,捣末,敷上,搽少时,“血断便差”。《本草纲目》引文增“捣和,阴干”更合理。石灰,应是干燥的熟石灰,即消石灰,勿用生石灰。

《果蔬疗法大全》128治痢疾,白石榴花,20g,水煎,分3次,饭前服。

石榴叶鲜用或晒干用。

《斗门方》治女子经闭不通及赤白带下,用酸石榴根一握,炙干,水二大盏,浓煎一盏,空心服之,未通再服。

上一篇:山楂 下一篇: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