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教师的回忆(显克维奇)

来源:岁年网 时间:2017-06-07 17:28:57 分类: 经典短篇小说 短篇章节
方针,采用俄国和普鲁士的教材,对波兰儿童实行奴化教育。富于爱国心的显克维奇目睹这种残暴的民族压迫,深为自己民族的未来命运担扰,他大声疾呼,多次发表演说,抗议俄国和普鲁士政府对波兰儿童的摧残与迫害,在这种心情下他写出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回忆》这篇小说。由于华沙当时是处在俄国的统治之下,这篇小说未获华沙检查机构通过,作者只好将稿件用三个X的假名寄到奥占区的里沃夫,于1879年秋发表在《里沃夫报》上。不久,显克维奇对这篇小说作了一些改动,把小说里的俄占区改为普占区的波兹南,把俄语改成德语,小说题目也改为《一个波兹南教师的回忆》,才获华沙检查机构的批准而发表在华沙的《波兰日报》上。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只知道《一个波兹南教师的回忆》,殊不知《一个家庭教师的回忆》才是它最早的文稿。

显克维奇在这篇小说中以真实细腻的文笔,写一个天资聪慧而又正直敏锐的波兰小学生米哈希在俄国人控制的学校里,由于受到学校领导的迫害摧残而不幸夭折的故事。情节并不曲折,却写得真切感人。小说从三个层次、一步步加深地写出了米哈希身心遭到摧残而夭亡的过程。首先作者以凝重的笔触写出了陌生的俄语、繁重的课程给米哈希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折磨,最后吞噬了米哈希的健康。尽管他有家庭教师的辅导,每天放学回来之后,作业都要做到十二点,但依然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课程,俄语重音读不准,不仅遭到校方的指责,也使他难以把学会的功课表达出来,这使他的成绩越来越坏,成绩越坏,他的心理负担越重,负担越重成绩越坏,这种恶性循环使聪慧的米哈希越来越迟钝,身体越来越憔悴,“几乎变成透明的了”。

显克维奇进一步写到校方“为了消除家庭的影响而灌输给学生的新思想”,所谓“新思想”就是大力宣扬俄国沙文主义,歪曲波兰历史,诋毁波兰人民的光荣传统,让波兰人民俯首贴耳甘当沙俄的顺民和走。这种教育的虚伪性使这个正直敏感的孩子忍受了更大的痛苦,使他“敢怒而不敢言”,不得不生活在双重人格之中。后来又因为他没有用俄语与人交谈,而被校方以“腐蚀”别人的罪名受到公开警告的处分,一个波兰学生仅仅在课外用波兰语说了句“我喜欢你,”就受到如此严厉的处分,可见沙俄统治的残暴。最后校方以“没有听从他们的教诲,将来不能为他们所使用,白白地占据着别人在学校里的位置”而将米哈希开除了。这个决定与母亲对他的期望是那样的对立,他再也无法承受这个沉重的打击,终因身心交瘁患脑炎而死。小说通过这层层的描写,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沙俄奴化教育制度对波兰儿童的摧残,也使我们看清了沙俄统治当局办教育的险恶用心和罪恶目的。

米哈希的形象塑造得真实感人。当读者读到天真勤奋的米哈希被繁重的功课和校方的歧视压得心力交悴的时候,这篇小说便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人们不由得对米哈希表示同情和惋惜,而对沙俄的残酷统治表示强烈的愤慨和谴责。米哈希形象塑造的成功,主要得力于作者充分突出了这一人物的悲剧性。

《一个家庭教师的回忆》是用家庭教师瓦夫钦凯维奇回忆的形式写成的,这种形式能更直接抒发出家庭教师(以至作者本人)的感受和爱憎。他常常通过对比的方式,以他自身的经历来和米哈希的处境加以对照,以他自己对米哈希的了解、爱护与学校对米哈希的指责和歧视相对照、以他自己的教育观点来与俄国学校所实施的奴化制度相抗衡,从而得出了这个社会是一个“是非颠倒、黑暗混乱”的社会的结论。在这个社会里,“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该受处分,什么该受警告,都早已是非不清、观念颠倒了。”从而加深了小说对沙俄占领的强烈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