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焊接技术手册》第43页(1497字)
焊接熔池的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
1.焊接熔池一次结晶的特点
(1)熔池的体积小、冷却速度大:焊接熔池的体积远比金属冶炼和铸造时小,单丝埋弧焊时,熔池的最大体积约为30cm3,液态金属质量不超过100g。由于溶池的体积小,周围又被冷金属所包围,熔池的冷却速度很大,平均冷却速度约为4~100℃/s,比铸锭的冷却速度大出10000倍左右。焊接含碳量高、合金元素较多的钢种及铸铁时,容易产生硬化组织和结晶裂纹。此外,熔池中心和边缘之间存在的温度差会使焊缝中的柱状晶大大发展,因此,一般情况下,电弧焊的焊缝中没有等轴晶,只有大断面焊缝的上部有少量的等轴晶。
(2)熔池在运动状态下结晶:焊接熔池是以等速随同热源一起移动的,熔池的结晶是一个连续熔化、连续结晶的动态过程,在熔池的前半部进行熔化过程,而熔池的后半部进行结晶过程。熔池的形状,也就是液相等温面所界定的区域,一般保持不变。熔池的结晶方向与焊接热源的移动速度密切相关,方向性极强。此外,熔池在结晶过程中,由于熔池内部气体的外逸、焊条的摆动、电弧的吹力等因素的作用,使液态熔池金属处于强烈的湍流状态,搅拌作用甚强,有利于气体、夹杂物的排除和焊缝金属成分的混合。
(3)熔池液态金属处于过热状态:焊接熔池温度极高,在低碳钢和低合金钢电弧焊时,熔池的平均温度可达(1770±100)℃,熔池的液态金属处于很高的过热状态,合金元素的烧损比较严重,使熔池中作为结晶晶核的质点大为减少,也促使焊缝易得到柱状晶。
2.焊接熔池一次结晶过程
焊接熔池的一次结晶和一般冶金一样,包括产生晶核和晶核长大两个过程。一般来说,液态金属在冷却过程中生成的晶核有两种,自发晶核(均质晶核)和非自发晶核(非均质晶核)。自发晶核是由金属熔液中局部能量起伏而形成,非自发晶核则是在熔液中的现成固相表面上生成。在焊接熔池结晶时,由于冷却速度快,熔池体积小,一般不存在自发晶核的结晶过程。焊接熔池的结晶主要是以非自发晶核进行的,首先是在熔合区半熔化晶粒上形成晶核,然后以柱状晶的形态向熔池中心生长,这种由半熔化晶粒上外延生长的结晶形态称为交互结晶或联生结晶,如图2-6所示。而悬浮于熔池液态金属中的杂质和合金元素质点,在焊接结晶过程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以它们为核心所形成的晶粒一般均很细小。因此,有时为了细化晶粒,改善焊缝金属性能,可以通过焊接材料过渡一定量的合金元素(如Mo、Ti、V、Nb、Zr等)进入熔池,作为非自发晶核的质点而使晶粒细化。
图2-6 联生结晶
熔池结晶开始出现的晶体总是向着散热方向相反的方向长大。由于熔池的散热方向是垂直于熔合线的方向而指向金属内部,所以晶体的成长方向总是垂直于熔合线而指向熔池中去,因而形成柱状晶。当柱状结晶不断长大至互相接触时,熔池在该处的结晶过程就告结束。随着热源的移动,熔池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连续地进行着。其结晶速度在焊接方向上的分量等于焊接速度,因此,焊接速度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熔池的结晶速度,对熔池晶粒的粗细有影响作用,进而对焊缝金属的塑性和韧性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