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损害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1页(2751字)

皮肤损害,也称皮疹或皮损,是皮肤发生病变后出现的可以看到或摸到的损害,为疾病的主要表现,是诊断皮肤病的基本依据。皮肤损害虽有多种形态,但都是由一些基本损害构成的,因而认清各个基本损害的特点,是掌握皮肤病诊断至关重要的基础。根据皮疹的发生、发展及病理基础,将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损害是皮肤病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原始损害;继发损害是由原发损害演变或因搔抓、刺激、感染等所产生的损害。但有的损害两者不能截然划分,如色素沉着斑和脓疱,即可原发,亦可继发。

一、原发损害

(一)斑疹 是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与周围正常皮肤平齐,即不高起,也不凹陷,直径大于2厘米者称为斑片。

1.红斑 是由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压之退色。分炎症性和非炎症性,前者如皮炎、湿疹等发生的红斑,后者如鲜红斑痣。

2.出血斑 是由于血液从血管中外渗至真皮组织所致,压之不退色,开始发生呈红色,渐变为紫色、紫蓝色及黄褐色。直径小于2毫米者称为瘀点,大于2毫米者称为瘀斑。

3.色素沉着斑 是表皮或真皮内色素增多所致,呈褐色、黄褐色、灰黑色或黑色。色素沉着斑,即可是原发性损害,如黄褐斑、雀斑等。也可是继发性损害,一些炎症后的色素沉着,如固定性药疹的色素沉着斑则属于后者。

4.色素减退斑和色素脱失斑是皮肤中黑色素减少或脱失所致,前者如白色糠疹,后者如白癜风。

(二)丘疹 为高出皮面的局限性实质性损害,直径一般小于0.5厘米。可呈圆形、类圆形或多角形。顶部呈尖顶、平顶或圆顶,表面可有鳞屑,有不同颜色。亦有炎症性与非炎症性之分,前者如皮炎湿疹之丘疹,后者如扁平疣之丘疹。丘疹可由斑疹演变而成,演变过程中可出现中间类形,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者,称斑丘疹。丘疹亦可发展成水疱或脓疱。丘疹顶端出现小疱者,称为丘疱疹;伴有小脓疱者称丘脓疱疹。

(三)斑块 为较大的或许多丘疹融合而成的面积大于2厘米左右的扁平、隆起的浸润性损害。

(四)水疱 高出皮面有腔的、内含有液体的局限性损害。直径小于0.5厘米者称水疱或小疱,大于0.5厘米者称大疱。腔内液体可清澈透明或呈淡黄色,如含有血液则呈红色或紫红色,称血疱。其病理位置不同,可位于角层下、表皮中下部或表皮下。

(五)脓疱 与水疱类似,唯疱内液体混浊,可粘稠、脓厚或稀薄。可原发,如脓疱性银屑病的脓疱(无菌性的),亦可由化脓菌感染所致,如脓疱疮的脓疱,亦可继发于水疱,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形成的,为继发性损害。

(六)风团 为真皮浅层局限性暂时性水肿引起的隆起性损害,呈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等,形态不一,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七)结节 发生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实质性局限性块状物,可高出皮面或与皮面平齐,仅能扪及,有一定硬度,呈圆形或类圆形。可为炎症性,如结节性红斑,也可为代谢性(如结节性黄瘤)或肿瘤性。结节扩大或相互融合则称为肿块。

(八)囊肿 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囊性损害,内含液体或半固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弹性感。可隆起或仅可触及。

二、继发损害

(一)鳞屑 为脱落或从角质层剥离的碎片状物。大小、厚薄及形态不一,有的呈糠秕状,如白色糠疹。有的呈大片状,如剥脱性皮炎,也有的呈油腻性,如脂溢性皮炎。其颜色有黄色、白色及灰黑色等。

(二)痂 为皮损表面渗出的浆液、脓液、血液以及脱落的坏死组织等凝结而成的附着物。常覆盖于糜烂或溃疡面上。可呈淡黄色、黄褐色、棕色或黑褐色。

(三)糜烂 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呈平滑的红色湿润性创面,如水疱破裂后形成,愈后不留疤痕。

(四)溃疡 为真皮或真皮以下的组织缺损。大小及深浅不一,溃疡面可有浆液、脓液、血液或坏死组织,愈后留有疤痕。

(五)抓痕 为搔抓引起的表皮剥脱,多呈线状或点状,可有血痂。

(六)浸渍 为皮肤较长时间受潮湿,被水分浸软,变白称为浸渍。主要见于皮肤皱褶处,如指(趾)缝。

(七)皲裂 亦称裂隙。为皮肤的线状裂口。深浅长短不一,如深达真皮可有疼痛和渗血。

(八)苔藓样变 亦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着,皮沟加深,皮嵴突起,状似皮革。

(九)瘢痕 亦称疤痕。溃疡愈合后,其缺损部分由新生的结缔组织和新生的表皮所填补。失去正常结构,表面平滑而无皮纹及毛发。分增生性及萎缩性两种,前者呈暗红色隆起的硬块,后者局部常凹下,皮肤变薄而柔软。

(十)萎缩 皮肤组织的一种退行性变所引起的皮肤变薄。分表皮萎缩和真皮萎缩或两者同时萎缩,也可发生皮下组织萎缩。表皮萎缩:表皮菲薄,正常皮纹消失,表面有细小皱纹,如皮纸样;真皮萎缩:皮肤凹陷变薄,但皮纹正常;皮下组织萎缩:主要为局限性皮下脂肪组织萎缩,表面皮纹正常,但有明显的坑状凹陷。

(十一)硬化 皮肤局限性或弥漫性变硬,触之坚实、硬固,推之移动性显着减少或消失。见于硬皮病、硬肿病、慢性郁积性皮炎等。

(十二)角化过度 为表皮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黄白色斑片状损害,触之有一定的硬度。见于胼胝、掌跖角皮症等。

(十三)毛细血管扩张 为皮肤表浅的毛细血管呈持久性扩张,呈红色点状、线状或网状,压之退色。

分享到: